《己亥杂诗》专家点评
(2018-01-06 15:08:16)分类: 教研活动 |
《己亥杂诗》专家点评
一、 以诵读为主旋律,“读”贯始终
引领学生诵读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己亥杂诗》是一首让学生感觉乏味枯燥的政治诗,没有充分的诵读,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顺畅地完成教学是绝对不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梁老师没有让学生单纯地去朗读,而是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朗读情境,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朗读。由读准生字到读得抑扬顿挫,读出节奏感,再到读出理解,读出感情,读的层次分明,一步一个台阶,步步提升。梁老师对学生引读的指导如行云流水,不着痕迹。如学生读“九州生气恃风雷”时语速较慢,梁老师用“让这场社会变革来得更快些吧!”“让这场社会变革来得更猛些!”指导学生朗读。在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时,梁老师用“一个人劝还不够,一组的同学来劝一劝”“二、三组的也来劝一劝”“全班同学一起来劝一劝天公”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整堂课自始至终充溢着朗朗的读书声。
二、以学法指导为抓手,授之以渔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梁老师在教学中巧妙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学到的理解诗意的方法主要是“借助文中注释”。若是只运用这种方法,学生还是不能深入地理解这首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借助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意后,学生提出还有“风雷”、“天公”等词语不理解,这时,梁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运用结合时代背景的方法进行理解,紧接着又指导学生运用了解诗人经历的方法体会诗人情感。学完这首诗后,为巩固学法,梁老师引入了《己亥杂诗•其五》,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试着理解诗意。这样学以致用,实现由教法向学法的迁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以情感为依托,拓展延伸
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古诗,体现“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还开阔了学生视野。梁老师这堂课采取的是“学一篇带一篇”,两首诗都是同一诗人的作品,都是龚自珍在己亥年间所作。一首是诗人刚离开京城所作,一首是诗人路过镇江所作,虽然写诗时的情境不同,但“爱国”的情感却是相同的。将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学习、比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两首诗学完后,以爱国情感为主旨,拓展阅读于谦、林则徐、谭嗣同的诗句,将学生的视角引向课外,陶冶了学生情感,开阔了学生胸襟。这样的设计,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古诗教学的效率,可谓匠心独运。
前一篇:全国田家炳实验小学第二届校长论坛
后一篇:一年级语文(上)阅读训练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