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记叙文和说明文常识并摘抄主要知识点
记叙文常识
一、基本的文体知识
2、记叙的顺序:
顺叙(好处:使行文脉络清晰)
倒叙(注意:倒叙并不一定是把结果放在最前面写。其作用是: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使行文有波澜。)
插叙(识别的方法:把你认为是插叙的内容从文中抽出后,前后之间的内容应该是连贯的、顺着叙述的。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补充交代人物的性格及其他相关的人物,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
3、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4、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三、写作方法
1 象征:如《白杨礼赞》、《荔枝蜜》
2、借物喻人:如《白杨礼赞》、《荔枝蜜》
3、对比:如《白杨礼赞》、《爱莲说》、《我的叔叔于勒》 4、作铺垫:如《背影》
5、卒章显旨(志):在文章结尾处把中心点出来。
6、托物喻意或托物言志:如《陋室铭》、《爱莲说》
四、抒情、议论句在文中的主要作用
1、点明文章的中心(文末)
2、深化文章的主题(文末)
3、点明人物的品质或事件的意义(写人叙事之后)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1、衬托(正、反)人物的心情或品质,突出人物的情感。如《我的叔叔于勒》
2、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季节。如《故乡》
3、渲染气氛。如《故乡》 4、暗示社会环境。如《变色龙》 5、推动情节的发展。如《在烈日和暴雨下》
6、深化文章的主题
六、线索
1、以人物为线索 2、以特殊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3、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4、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5、以空间地点行踪的变化为线索
八、某些问题的答题策略
1、归纳事件
(1)用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一般用“谁(指主要人物)+干什么+结果如何”的模式概括。(2)如果是一般性的概括事件,则用“谁(指主要人物)+在何时(注意大时间与小时间相结合)+在何地(注意大地点与小地点相结合)+干什么+结果如何”的模式概括,即要把六要素都概括进来。
2、详写和略写②详写的作用:更好地突出人物的品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答题格式:“文章通过详写(填详写的事件),突出了(填文章的中心)这一中心”或“文章通过对(填详写的人物)这一人物的仔细刻画,突出了其(填性格特点或品质)的性格特点或品质”。③略写的作用:对中心和主要人物起烘托或铺垫的作用。
3、归纳人物形象
解题思路 ▲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
▲从品析文章中的抒情议论句入手 ▲联系文章的中心思考
▲联系题目思考
▲联系作品的背景及情节把握
答题格式(对简述题而言)“本文通过对(填人物)的细致刻画,表现了其(填具体的性格或思想)的性格特点(或思想性格)”或“本文通过填记叙或描写的事情,塑造了一位(填具体的思想、性格或品质)的(填具体的身份)形象”
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形象归纳
本书通过叙述保尔一生传奇的经历,塑造了一位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坚定信念的革命者的形象。
归纳人物形象时要注意的问题:①性格特点的归纳要尽量全面。②多个性格特点排列时要有主次。
4、语言的品析
解题思路
▲品析生动、形象、准确的动词、形容词。 ▲品析运用了修辞或特殊句式的句子
▲品析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
▲品析在结构中具有一定作用的句子
▲品析运用了表现手法的句子,如对比、烘托、象征
具体作法:分两步走,即①结合具体语境指出特定的作用。②联系作者的情感和中心作答。
5、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6、开放性题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文阅读的后面一般都设有一个开放性题,很多同学在回答这类题目时,往往抛开文章随便乱答。这样做其实是错误的。对这类题仍然需要结合所给文章回答。具体要求是:
①、仔细读题,一般开放性题,包含着几个点,要特别留意“和”“并”“及”“、”这些词语及标点,它往往把看似一个题目变成了二个或三个题目,在具体回答时,一定要把这几个点都答道。
②、回答这类题时:a、要表明自己的观点。b、从所阅读的文章中找内容来证明观点。C、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找事实来证明。
总结起来说,开放性题大致相当于一个小的议论段的写作,用“观点+论据(或引用
文章中的语句、或引用课外阅读的内容、或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或联系社会生活)”的格式回答。
7、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
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复: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对比: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说明文常识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梳理文章的思路与结构)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早-晚。古--今,四季)
空间顺序(上--下,左--右,远---近,外--内)
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列图表、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五、说明文的结构 (中考不考)
阅读小练习:
一、阅读第35、65、78、86、88、105、123、132、159、167、185、196、207、209页的成语故事
二、请从《成语故事》一书中摘抄五个成语并组成一段话。
1、————————————
2、———————————
3、————————————
4、————————————
5、————————————
语段:(不少于100字)————————————————————————————————————————————————————————————————————————————————————————————————————————————————————————————————————————————————————。
三、写出五个带“狗”字的成语
1
2
3
4
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