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天理,灭人欲——重味经典之一(原创)
(2008-10-31 19:32:31)
标签:
人文/历史思想谈天说地文学/原创杂谈休闲生活 |
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二十六七岁,她已经三年不吃肉了。她说,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生活中,她最爱吃肉,她就从吃肉的欲望开始控制。三年来,她说到做到,只吃简单的蔬菜,一次肉也没有吃过。
这是我听来的一个故事,一个同事无意中给我说的,这个不食肉的姑娘是她的熟人。我听了以后觉得有意思,但有疑惑,就问,她是因了什么要戒除喜欢吃肉的生活嗜好?同事说,这个姑娘说她是为了拯救自己。姑娘认为,她生活中的不幸是因为她的欲望过多。我问,这个姑娘生活中都遇到了哪些不幸?是哪一件不幸的事改变了她的思想?同事说,其实这个姑娘什么都不缺,在旁人看来,她非常幸福。她在一家文化公司做文字工作,学而有用,收入也比较高,有一个男朋友,待她也很好,男方家里给她在一个大都市最繁华的地段还买了一套二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她有什么不幸呢?她的不幸,是她不想结婚。她知道自己不对,她认为自己的不幸是自己欲望太多,她想挽救自己的婚姻,就从去除欲望开始。她不吃肉已经三年了,但现在还没有结婚。她还在坚持不吃肉。
同事的解释,我听了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也似乎没有完全明白。确实,要明白一个人,仅仅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在我们看来,吃不吃肉和结不结婚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是在姑娘的内心,她明白这里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不过,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我还是想了很久。有一点是明白的,那就是这个姑娘是一个具有内省精神的姑娘,她的戒除肉食习惯,是为了拯救自己。
中国人有省身克己的传统。我想到了“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老话。
“存天理,灭人欲”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观点。他的原话是:“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卷十二)又言:“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朱子语类》卷十三)
有人认为“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人的自由,是宋儒以理杀人。其实不然,这个话要看怎么理解。天理,是自然的规律,天地的原则,社会的公正,为人的道理。而人欲,则是与天理对立并且超乎天理的欲望。人的合理需求,不是欲望,而是天理。因此朱熹又说:“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
有时候,在一个禁锢的时代,统治者往往以“天理”为名,扼杀人的正常需求,我们可以强调一下人的正常欲望,提出多给欲望以正常的出路;而在一个纵欲的时代,我们反思一下“存天理,灭人欲”,“明天理,灭人欲”,对人还是很有益处的。
近六十年来,中国社会可以分为上下两半,上半部分为“禁锢的时代”,下半部分为“纵欲的时代”。是到了“明天理,灭人欲”的时候了。不然,社会失序,人人遭殃;资源榨尽,地球快要毁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