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棋童家长,我的孩子在5岁的时候学习围棋,在学习围棋的路上,我们曾经疑惑过,放弃过,但是最终还是坚持下来。现在孩子8岁了,5月1日的定级定段赛被定为初段。现在我想跟大家分享下孩子学棋的心得。
在陪伴孩子学习围棋的这些岁月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让孩子下自己的棋,快乐的棋!
所谓下自己的棋,就是让孩子下他自己认识的围棋,下他自己理解的围棋。当然,孩子的认识也许是错误的,理解也许是不对的。但没关系,因为那才是他的围棋,不是老师的围棋,不是爸爸妈妈的围棋,不是任何人的围棋。
如果孩子觉得围棋就像画画,那就让他体验棋盘上画画的乐趣吧;如果孩子觉得围棋就像是在玩盖房子的游戏,那就让孩子体验棋盘上游戏的乐趣吧;如果孩子觉得围棋就是比谁吃得多,没关系,就让他体验吃子的乐趣吧!
成长都是有代价的,通向真理的路上必然伴随着许多错误。谁又能说这些错误毫无价值呢?说不定这些错误经验的价值已经超过了真理本身。
对于初学围棋的小朋友而言,保持他们对围棋的兴趣永远比水平进步更重要。因为,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作之一的围棋,常年学习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太多太多已经无需我来多言了,如果孩子因为感到压力和痛苦放弃了围棋,那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大的损失!
作为家长的我们首先要考虑一个问题:我们送孩子来学围棋到底是为什么?首先是要成为高手?还是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的学业之路更加顺畅?抑或是培养孩子一个爱好,使他将来能远离那些不良游戏?要么是为了弥补孩子在性格上、习惯上的某些不足?还是其它?当然,第一条是要顺其自然的,其它的,任何人只要坚持都能做到。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鼓励孩子的基础上,启发他往正确的方向靠拢,快慢不论。根据经验,我会这样做:先表扬他一番(任何水平的孩子下的棋都有其可取之处,就看老师和家长有没有发现,所以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孩子的长处),然后问问他这样的下法是便宜了还是吃亏了?如果孩子觉得没吃亏,没关系,鼓励他继续下他认为对的棋好了。过段时间再问问他和小朋友对局的感受,当他认识到自己确实是错的时候,你(或者是老师)就告诉他正确的下法,这个时候他吸收的就像海绵一样快了。因为这不是你强行要灌输进去,要让他下自己没理解的棋,而是他自己想急切地知道正确的下法了。主动永远比被动效果要好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有好多学生刚开始一二年进步缓慢,到后来进步神速反而超过了原先一直领先的同学的原因。
其实,有时候过程本身比结果更有价值。“坚持”,也是学围棋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品质,不仅考验着孩子,也考验着作为家长的我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