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印象辽宁的第一大站是盖县,汽车下高速走县道,进农业学大寨牌楼,经过乡村公路的颠簸后,路边的果树渐渐多了起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收成不错,看挂在树上的水果应该是红富士,个大饱满,粉红圆润。村里的果树非常多,从平地一直种上了山坡,最早收获的已经装上了大卡车拉走,稍慢的正在采摘,装满了一个个篮子,暂时还没有采摘的,也都摘下了保护袋,在地膜反射的光线下快速上色。技术人员告诉我,套袋儿是为了防止水果被虫咬和磕碰,套袋后的水果果皮非常的薄,但是没有阳光的抚育水果是没有色彩的,于是要在摘果前几天把袋子摘下来,然后铺上反光地膜,反射太阳光,让苹果快速上色,真正把苹果味道好、色彩好、皮薄、个大发挥到极致。
走到苹果树下,果树的枝条几乎都接近了地面,有的地方用木杈支撑着果树的枝条,这是为了防止苹果接触地面导致的品质下降;还有的地方,用绳子故意牵着果树的枝条接近地面,这是为了更好的采光。总之就是利用各种手段让苹果获得最多的光照。今年的收获非常好,个儿大而且平均,估计每斤能卖2.45元。而有磕碰和品相不好的水果,就只能卖酒果了,个大约每斤1元。这样苹果套袋的种植方法,非常容易在苹果皮“写”上字的,在北京的新发地我见过很多带字儿的苹果,诸如“福”“寿”之类,但是今天的这个苹果的产地没有发现有带字的苹果。
出苹果地进了果农的家,这户果农的院墙相对简陋,这石头墙看样子已经很多年了,前院最高的院墙也就大概一米,用稀疏钢筋编制的院门大概也是一米高,而且是不带锁;后院的院墙就更低了,高的地方不足半米,矮的地方就是码了一层石头。院子里的砖房已经多年了,房顶换成了灰色的彩钢板,这与众不同的灰色彩钢板是政府的扶贫项目。晚上睡觉时家门是不锁的,路边的枣树成熟了,掉了一地没有人捡。在一定意义上,也算作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了。
主人正在吃午饭,饭桌上有一整盆米饭,还有当地的特色豆腐,鸡蛋,红薯,没见到蔬菜,只有咸菜和辣椒。刚做完饭,炕头还是热的,一家人坐下唠嗑,讲述身边的事。
今年已经迎来了一个好收成,等着卖掉树上的苹果,改善一下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