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南庞各庄有一个梨花村,在这个行政村的名字就叫做梨花村,拥有10万余株果树,其中树龄超百年的梨树就有近3万株。
这次是第三次来梨花村了,第一次是10多年前和几名同事慕名而来,也许是接近花期的尾声,以至于此后的十多年对梨花的花期盛况一直认识不足;第二次是今年的清明,背靠网络强大的功能,花期已经精确到了天,但是不巧老天爷开了个玩笑,花期被异常的气候推迟了一周;第三次就是这次了,赶上被个周末。
天气不甚理想,介于霾与扬尘之间,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梨花怒放对大家的吸引力。从公路上下来,穿过一段类似梨花长廊的乡道,来到了四周是梨园的停车场。然后迫不及待的冲入梨花园子、冲到梨花树下,这园子很大,所以每棵梨树下的游客并不多,游客中成群结队的是中老年团伙,独行独往的是专注直播的人。奇装异服是外在,风骚妩媚是内涵,意外的收获是悠扬爽朗的歌声、笑声和翩翩舞动的色彩点缀着这沉寂许久的沧桑。
继续走向梨园深处,村道两侧是连续的梨园,多数冠以“某某采摘园”,每个园子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灌溉方式先进,那个修剪得体,这个枝繁叶茂,那个鲜花遍地。路边的一个园子逐渐进入了我的视野,这里古树苍劲、造型古朴,这正是我脑海中古梨园的标准形象,于是步入其中,赏花、漫步、拍照。有的人说摄影爱好者发现猎物后,心脏是狂跳的、瞳孔是放大的。每个梨园的修剪方法大同小异,这个梨园的小异就是古梨树的枝干不是很多,甚至可以理解成稀疏了,但每个枝干水平延伸了很长,正值梨花怒放,梨树的叶子也开始萌发,正是嫩绿点白花,苍劲托春枝。
观光塔是终极目标,没见到路标就一路打听,打听多了就喜得一些副产品,双手剥开花生放进嘴里,慢慢咀嚼,顿时满嘴香气弥漫,最终的印象是梨花香就是花生味的。顺便了解了庞各庄不仅有西瓜和梨树,这里的花生也同样出名。吃着吃着,路边栅栏后有两个古梨树依偎在一起,这真正是能让我眼睛放光的树,我寻路来到树下,这是两棵距离很近的树,几乎贴到了一起,按旅游区的套路,这里应该有一个招牌,招牌上大字曰“夫妻树”,小子云:有民间传说这对夫妻树的来龙去脉,然后导游带着一队队游客,每一名导游都能讲出多个版本催人泪下的“经典传说”,然而现场没有发现大字和小子,树上有二维码还是回家后整理照片时发现的,现场的游客离我们有几棵树远了,我和我的家人可以怡静在这对树下取景、拍照、留影。
一直吃了很久的花生,终于能看见观光塔了,掩映在花丛中的观光塔为什么陷入了沉寂?保安说可能是为了预防安全隐患,别的也不知道。不能登观光塔,来梨花村的终极目标戛然而止,心情平和下来后,一路上吃的花生开始叫水,正好在凉棚下小憩,一瓶辣辣的北冰洋下肚,也算是北京版的“吃香的(花生)、喝辣的(北冰洋)”吧。在凉棚下,正好可以听听凉棚主人聊一聊梨花村的前世今生,期间又穿插着其他游客打听“树王”,我们也顺便学到了新的知识:从观光塔继续向梨园的深处走十来分钟,才能看到这个村的树王。没有登塔,没有看到梨花村的全景,只能按今天走的路程加上猜想的路程,在大脑中建立一个梨花村虚拟的模型了,怎么和游戏中的场景有些类似呢?
体力有限,今天就从观光塔掉头返回吧,然后顺道去勾家大院品尝炖肘子、炖大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