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忻州西站下车,乘车来到了古城西北角外的光明客栈,客栈与城墙隔路相望,价格却只有城内的几分之一,当然了设施肯定没有城内的民俗豪华,不过客栈内有一只粘人的黑猫,专门喜欢被挠脖子,于是住在客栈便多了一个乐趣:挠猫。
但是忻州特色的“挠羊”就是另外一个意思了,挠羊是把羊举起来的意思,是在炫耀胜利的奖品,比赛的实质是摔跤。夕阳西下,北门广场热闹了起来,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就是为了一睹挠痒赛现场,后面的观众索性站在电动三轮车斗内观看,主持人解说中一对壮实的小伙上场,比赛开始后,我得出了结论:挠羊赛原来是摔跤。摔跤是忻州的风俗,还涌现了一大批全国摔跤冠军。
第二次来忻州,已经轻车熟路了,按计划在城墙上走到了东圈到了南城门景贤门,沿路欣赏城门、城墙上的楼子,小燕子成群结队在头顶上飞舞,不时有游客乘着游览车,或骑着自行车从身边经过,城墙外则是公路和铁路,美中不足东城墙上看到的基本是新城。夜色中到了南门,城墙下又恢复了古城的喧嚣。在景贤门北望是城内的南北大街,街两侧店铺林立:南望是一座教堂,穿过灯火通明的小街远处是土稍楼。南城门附近比较开阔,据说每年正月十五,这里上演打铁花(又是我的最爱)。
本次用周末两天两晚想把古城品得细致一些,古城的西部现在开发为旅游区,主要是南北大街以西及邻近南北大街的部位,城内西北角的建设正在进行中白天从空中俯瞰,青一色的灰砖灰瓦;晚上用无人机俯瞰,邻近街面的院落灯火通明,灯光在古城内画出了清晰的格子。泰山庙巷得泰山庙,巷的尽头是泰山庙和财神庙,泰山庙巷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吃街,小巷不宽,有的店铺前游客已经排起了长龙,忽然想到客栈老板介绍的:析州市长亲自遴选小吃街的商铺,请来最经典、最美味的店铺共同促进忻州的旅游业发展。再看到眼前小吃街排队的景象,不由得味蕾醺然。
忻州依托古城理念发展旅游,但绝不怠慢时尚,在忻州古城看到几位网络直播和带货的游客充满新鮮感,酒吧前直播环形灯旁一个小伙手持吉他在歌声中沉醉,是醉于景、醉于情还是醉于歌呢?
街上的手工制作表演还是最吸引人的,现场制作玻璃工艺品的摊位前围满了游客,等了许久才找到一个拍摄的最佳角度,暗淡的环境中玻璃工艺品在灯光之下珠光宝气十足,而匠人和他手中的喷灯则隐于相机的大光圈之中。或许,这就是匠人的本色:游客记忆最深的是工艺品,制作过程印象次之,然而时间几近疯狂的蚕食匠人面孔在游客心中的印象。或许匠人应该在工艺品底部烧出一个二维码,扫这个二维码就可在手机中展示匠人制作工艺品的过程。
两天的行程依然有些紧张,没有时间专程去“冻葱”(当地的发音“冻葱”实际是“顿村”)去买忻州特产的红心香瓜,在古城内也没有找到。只是在古城内买了一个特大号的果丹皮卷,基本上等于1.25升可乐瓶的大小了,拿在手里沉甸甸,藏于心中美滋滋,六一节快到了,就算给全家六一节的礼物吧。
夜色中念念不舍离开忻州,从客栈到火车站出租车居然不到十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