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密云区东北的新城子镇南部,有一座与北京戍边长城具有紧密关系的中国传统村——落吉家营村。8月8号密云城堡游的第三站是吉家营,吉家营城堡距遥桥峪仅几公里的吉家营,历史上是比遥桥峪大许多的城堡,但由于破坏较严重,当地村民对遥桥峪羡慕不己,自发地对现有城堡遗址进行保护。
吉家营村元代就已聚落成村,原名吉家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朝廷在这里建营屯兵,村周边建有方形堡寨墙,是当时北方防卫外族入侵的长城防卫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吉家营城堡是明代长城的附属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抗日战争时期,吉家营被日军多次扫荡,满目疮痍,城墙和很多传统建筑都遭到了严重破坏,由于建筑材料匮乏和村民认识水平的局限,很多已坍塌的城墙上的城砖和石头被居民拆下来建造房屋,从而导致目前城墙仅留存了大约原城墙的四分之一。1996年“吉家营城堡”就被公布为密云县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长城吉家营城堡”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吉家营村列入全国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列入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城外的向日葵花海已经盛开,城门的一角可以登上城墙,这里的城墙修复又有自己的特点,拆除原来依附城墙上的建筑,原城墙上缺的砖不是用新的或旧的城砖补齐,而是基本维持了历史在近期的原貌,用毛石把城墙上裸露的部分包封,防止城墙继续风化老化。置于散落在民间的城砖,不论是做院墙了,还是散落在庄稼地里磊成的矮墙,就让城砖留在那里。其实,我挺支持这种保护长城的方法,保护长城不能一刀切,长城在中华历史上已经写成了一本书,虽然有些部分写的有悖初衷,但是毕竟写完了,现在把写得不尽完美历史篇章撕掉,同样是历史罪人。
进入城内,曲尺形街巷塑造述魂阵,与堡墙堡门相结合的还有独特的街巷空间,相互交错形成迷宫般的路网结构。这在一般的堡寨中极为少见,其目的就是为了巷战的需要,建堡时特意将东西两座堡门相互偏离,当城堡被敌人攻克时,无论从哪边堡门攻入,堡内居民和官兵撤离时,可以在曲折巷道中和敌人周旋,从而掩护撤退并争取时间。而对敌人来说攻入城堡后,也不会形成从东西两门鱼贯而入、攻击前进的趋势,反而会被街道迷,不知该往哪个方向攻击和追赶,这样堡赛内部的街巷进一步加强了防御,形成可守可退的空间,方便作战矩形堡墙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堡门(2006年进行了修缮),东侧堡门宽4米,高6.07米,通高8.6米,门洞上刻有“镇远门”西侧堡门宽4.34米,高6.55米,通高8.45米,门洞上刻有“吉家营城”。
吉家营主要景观有吉家营城堡,郝家大院,里仁为美拱券洞门,九座庙字遗址,校军场遗址,戏台遗址,古树,古井,古物等。
再次出城、过小河,城北的小山上有比城堡还荒废的步道的和观景亭,观景亭可以一览吉家营城堡的全貌,更可以欣赏着群山怀抱中的吉家营城堡。

上图:吉家营城堡全貌

上图:吉家营城堡内的建筑和城门

上图:西门和附近的历史特殊时期的老建筑

上图:东门内

上图:西门和里仁为美拱券洞门

上图:西门上的石匾

上图:登上禅门看城墙

上图:城墙的历史

上图:城墙东北角

上图:城砖在历史特殊时期的用途

上图:东城墙和城门

上图:东城门和附近的民居

上图:民居、城墙和城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