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的第八天,我们还游览了独山子大峡谷,这是个岁月给大地留下的疤痕,晚上我们回到乌鲁木齐就完成了随团游的七天行程。明天是我们新疆九日行的最后一天,从乌鲁木齐出发返回北京南苑机场。
穿出了独库公路,我们来到了独山子大峡谷。大峡谷的形成,就是长时间以来土与水的抗争的结果,没有了植物的帮忙,没有纤维(植物的根)的塑形,土在节节败退,同时水量大的时候裹挟着泥沙,泥沙又在给水助纣为虐,沟壑逐渐加大,最终形成200米深,400-600米宽,几十公里长的大峡谷。第一眼看到大峡谷,我想到了大脑,峡谷侧壁陡峭的被水冲刷的印记,更像大脑的沟回。大地的大脑露出来了,智慧的火花还会远吗?
我们看到的独山子大峡谷景区分三个阶梯状分布,最上面的阶梯是停车场、景区大门,最下面的阶梯是谷底,没有通道连接。全部的游乐设施集中在第二个阶梯上:最左侧是玻璃大桥,虽然只跨越了大峡谷的一个小分支,但是玻璃大桥已经很具规模了,与后面的游乐设施比较,玻璃大桥是最不惊险的设施了,这里可以饱览壮阔的大峡谷;沿着大峡谷的边缘向东走,不远就有一个峡谷的分支,跨越这个分支峡谷的是两个铁索桥。看到几个女生上桥了,等到耳朵都疼了,这几个女生总算走完全程,算是女中豪杰。我也上去走了一趟,上去才发现,我这一米八几的个头,跨越每一个踏板还是要迈开大步的。一步、两步、三步还好,等到第十三步是最难熬的时候,那时脚下已经完全是深渊,桥也在微微的颤抖,心脏的颤抖似乎与桥的颤抖同频而叠加了振幅。但此时我已找到稳定的秘诀,就是脚要踏在踏板的正中,避免给踏板产生向侧向力导致的踏板晃动或角度改变,如果给踏板侧向力,那么产生的反力必将通过手传递到钢索扶手上,因此而扭曲的钢索还会有未知的变形及震动。我稍微停了一下,桥身、踏板和扶手都稳定了,后续的路程反而轻松了,手指轻轻的拢着扶手,脚步踏在踏板正中央,一路轻快的走了过去。走了一半时,又感觉这样走不够刺激,于是松开一只手,拿起相机,拍几张脚下和侧面的峡谷留念,但一直没敢双手松开桥栏杆。爱人在岸边也在拍我,我站到踏板边,抬高腿,摆出各种姿势,最后尝试跳了一下。忽然听到身后“啊”的一声,震动波已经传到了桥头,真是对不住了,万幸的是那游客刚刚踏上桥。所以要奉劝今后的游客上桥千万别跳。
下一个游乐设施是骑车走钢丝过峡谷(也是分支),这东西在泰国丛林穿越时已经玩过了,刺激成都有限,就不玩了。最后一个项目是悬崖秋千,秋千我小时候常玩,每次都是悠到秋千不再走弧线为止,那才是一种刺激。这次到了悬崖秋千后反而不敢玩了,怕自己抓不住秋千掉下去。后来才知道自己多虑了,这里是有安全措施的。
继续漫步在景区的栈道,欣赏大峡谷的壮美。几株小树生长在悬崖边,小树的树根已经裸露在岩土以外了,小树依然顽强的生长,造型巧夺天工。生存环境的艰辛与家中的花卉形成了强烈对比,家中的花卉按时浇水是必须的,今天施一些肥料,明天又从网上淘一个增加光照的设施,晒了阴了都不行,冷了热了都是错,高级的还要塑性和剪枝,有了虫子还要除虫。家里的花卉已经习惯生活在襁褓中了,而这里的小树不一定适合生长在家里。花儿、小树都没错,人的关爱和大自然的残酷都没错,存在就是合理。
从大峡谷出来,地图上查询20多公里处有一家铁榆树丸子汤,几天来团里的6名游客有的尝过了新疆丸子汤,有的没尝过,今天一听说独山子有不错丸子汤,大家顿时来了精气神。从大峡谷出来,一路导航找到了这家丸子汤店,每人点上了一大碗,只不过这里配的主食是花卷,不是前几天吃的油塔子。丸子汤里的丸子、豆腐、粉丝、肉片、蔬菜一应俱全,与上次不同的是杏鲍菇(上次是茭白)。具体哪家正宗,团友们热议很久,但是得出一个结论:一家饭店带头,能带动亲戚朋友,多家饭店带头能带动地方经济、带动口味。
参团7天以来,导游小明哥在车上常播放一些新疆维语歌曲,歌曲非常动听,但是车上没人能把歌词翻译出来,一路上歌声一直是点缀,从来没有成为主角。现在回想起来,我听到了什么词?谁唱的?唱的什么?时间再长一些,连曲调也会淡漠了,不像一些老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我的脑海中魂萦梦牵。
回到乌鲁木齐天已经黑了,还路过了皮芽子大剧院,只是我们新疆行的时间安排的太紧,很多地点都没时间安排,除了大剧院,我最想看的是八卦城、坎井,吐鲁番的葡萄,如果能亲手采摘一串新疆葡萄或者新疆的哈密瓜将是我一生的荣幸。另外,来了一趟新疆,陪着导游小明哥7天,连一个维族文字都没有学会,也是遗憾。其实,旅游、旅行、旅途,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是美景,尝到不一样的味道是美味;还会接触到不一样的风俗习惯、不一样的文化传统,这一切给我们的外出带来了新鲜感。
出行的第九天,我们如期返回北京,降落在南苑机场。
有着百年历史的北京南苑机场即将谢幕,在机场即将谢幕,联航即将搬迁之际,我们这次新疆行的出发和返回都选择在南苑机场,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怀旧。南苑机场很小,小到很多人不知南苑机场的存在,但对于我们住的离南苑机场很近的人来说,这里可就不一般了。小时候,家门口附近的几个“机窝”上玩耍,据说这种外观好像混凝土馒头的构筑物以前是用于存放飞机的,现在已经很久内有见过这种机窝了。因为太近,茶余饭后可以到机场旁溜溜弯、看看飞机。高兴起来还可以在飞行员训练的器械上实现一下童年的梦想,只不过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转了不到一圈从哪个器械上掉下来还是挺疼的,半天动弹不了。这次新疆行购买机票后查看机型737-800吓了我一大跳,这飞机不是禁飞了吗?再仔细百度,才得知此800非彼MAX
8,才算放心下来。
完成了新疆之行,再去七个省市区:港澳台、粤皖吉宁,我的旅行就遍迹全国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旅游呢?加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