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01-19 09:11:27)
标签:

云南

丽江

束河古镇

分类: 旅途风光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2019冬云南(5)——束河怀古

在束河古镇慢游了两天,对这里的印象是:奢侈溪,奢侈流,大理石材铺桥头。奢侈纸,奢侈木,纯银大象站门口。
束河古镇位于大研古镇以北几公里处,随着丽江城市的发展,这两个古城已经被丽江新城连在了一起,两个古镇都积聚着纳西族的历史,都位于玉龙雪山脚下,都是小桥流水人家,但束河古镇与大研古镇不尽相同,束河的茶马古道文化保留的更加完整,街巷稍微宽阔,这里的游客也没有大研古镇密集。
很多人游览了两个古镇后留下一句话:束河古镇没有大研商业化重,为了求证这句话,我在大研寻找了两天,寻找那些非商业化。天刚刚亮,街上已经有很多孩子背着书包走在了求学的路上,路边餐馆内几乎满座,而食客主要是当地住户。当阳光洒向街道后,伙计们悠闲的摘下门板,店铺内除了售卖旅游商品,还有售卖日常生活用品的,店铺前没有过度的喧嚣,店主们在店内静等顾客时,孩子们在店里或街道上自在的玩耍着,街面有一些房间没有被开发为商业用途。
从玉龙雪山归来,我住在了束河古镇的一角,这个店占地面积不小,据说老板当年盘下这块地后投入了五百多万元用于建设和装修,店内对木材的使用已经达到了奢侈的地步,硕大的梁柱全是木材,走廊的墙地顶和栏杆也全是木材,室内的家具齐全,对木材的用料更是让人联想到了“蠢”,也许是民族特色,也许是创意风格,总之这种使用木材的方法太奢侈了。店的客房是环在院子的四周,中间的天井里有小桥、流水和秋千,甬道侧、走廊边种植了很多多肉植物,多肉吸取天地之精华,品相甚佳。
趁天没黑,第一次踏上束河街头,这里的街巷比大研稍宽,街中心的溪水也稍微宽一些。继续向镇中心走,街与河都在逐渐的变宽,直到变成了一个湖,这里就是飞花触水景点。静静的水面上反射的四周商家、酒家的点点灯火,湖面上有一组跳石,平坦得象一条路,规模已经是一座小桥了,人们行走在跳石上同时又是行走在反射的灯火之间。飞花触水附近有一家东北人开的餐馆,口味不错,我们劳累了一天,终于可以在这里歇歇脚了。老板娘过来介绍特色菜,他的大嗓门儿把东北人的热情豪放展示得淋漓尽致。菜上的很快,热油翻滚的过桥牛肉端上来了,我们现场学习了这个菜的吃法,生肉片放入小石锅的热油中,不久肉的颜色一变,就可食用了,鲜嫩可口啊。还点了几个青菜,主食的米饭是用木桶端上来的。房檐下、流水旁、沙发中、灯光里,还有美团送餐小哥的来来往往,大嗓门儿的老板娘依然是热情的招呼着客人,连小溪对岸的大金毛也投来了羡慕的目光,不知不觉就吃到了撑。从飞花触水走到了四方街,一家银器店的招牌居然是门口的一头银打的大象。嗯,真是财大气粗啊。
第二天天亮,到窗前看是否下月了,意外的发现是个大晴天,天气预报也出现盗版了吗?不禁怀疑起天气预报APP铺天盖地广告的真实性了。没吃早饭,独自上街,带着我的相机。束河古镇大牌坊前很清静,四方听音前的游客也没有到,今天的四方听音黄袍马褂怪怪的,原来是要搞一个什么活动临时船上了广告衫。仍旧在街上漫无目的的行走,一个藏式庭院是开放的,这里是古道藏家,院内的转经和佛塔充满了神秘感。出来后看到了三眼井、哈里谷、大石桥等处,大石桥那仓三的地面竟露出了细腻的纹路和丰富的色彩,这是上好的大理石啊。没有找到指路牌上那个“放水冲街”,便返回住处,路上又看到了银店门口的银象。
早餐后再次逛古镇,阳光洒在街道上,行人的影子依然很长,宠物狗狗的影子还是那么高大威猛,这次是慢慢的走,一路向北,走到了九鼎龙潭。拍婚纱的人很多,沿路的婚纱影楼也很多,当然也不乏大门紧闭、求转租的门店。阳光下青青的水草在西中扭动着腰身,身着奢华婚纱礼服的人们或站或坐在小溪边,在浓妆淡抹加上反光板的补光下,这些小伙姑娘面庞熠熠生辉,婚纱摄影俨然是古镇流动的风景了。路边的一个影楼里有很多大幅的照片吸引了老婆去观赏,照片中一大串白塔居然改变了我们次日的行程。想偷个懒跟着穿婚纱的发现下一个景点,没想到只经过了一条街就被这里的美食吸引的停下了脚步,街上几个人在包浆豆腐前排队等待。《舌尖上的中国》是一档经常在节假日播放的电视节目,电视中、桌子上甚至腹内的美食,绝妙的起了叠加效应,当味蕾也参与了记忆时,电视片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游客们正在包浆豆腐摊位前排队,加入他们的队伍才是人间正道。这家包浆豆腐的门面很小,在有《舌尖上的中国》的招牌下,只能容得下一块铁板,一个小伙子忙活着把切好的豆腐平铺在桌子的铁板上,淋油,撒上多种调料,手中的小铲子把铁板上的调料和从豆腐中烹饪出来的汤汁铲到豆腐的上面,当豆腐变得焦黄,出锅的时间就到了。冬季里,一碗香喷喷,热乎乎的包浆豆腐呈现在面前时,小伙子再次演绎了《舌尖上中国》中的情节。他工作的周而复始慰藉着每位吃货的味蕾。
继续前行,又看到三眼井,走了不远,看到了今天的第三个三眼井,难道这里的井都是这样的吗?拿手机一查才知道。这里的三眼井实际是纳西族的一种文化,一股清泉分为上中下三潭井水,三潭井水有一定的高差,最上面的井水作为饮用,水量很大,多余的井水流入中间的警钟,中间的井用于洗菜,继续下流到第三个井后可以洗涤衣物。
茶马王故居也是一个免费景点,没想到这么一个不起眼的院落竟是叱咤风云茶马王的故居,院子里的陈设、饰物,甚至一砖一瓦都保留了茶马王时代的风貌。参观完毕,大呼过瘾,这才是我想看到的丽江古城,这才是我想看到的原汁原味儿。茶马王因富甲一方他的宅子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这座古宅对于我们游客来说犹如雪中送炭。如果能够完整的参观一座纳西族平民的古宅,一定会是锦上添花,也许这样的宅院在当地过于平淡,便任其象身边的溪水匆匆流过了。
前面的小山上有经幡在飘扬,目测小山的高度可以俯撖束河谷镇了。看到了石莲寺的牌喽,便一路走去,当游览完石莲寺后,并未找到继续上山的路。几经打听,终于绕到了后山的那条路,那是一条茶马古道的游览路线,再次归途之中又经过了四方街的那个银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