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我只在电视节目中见到过极光,仔细想想,世界上我们没见到的事物太多了,视频不一定是我们唯一的选择,科技可以帮我们“身临其境”。
掐指一算2017-2018年度的蓝色港湾彩灯节已经是第十届了,我心中有一片蓝天,更离不开蓝色港湾的彩灯,这么多年了每逢冬季来临这里的彩灯便成为我心中那份共鸣,时间蒸发后情结则愈发浓烈。
和以往一样,我把蓝色港湾的彩灯分为四个区域拍照:球区位于西侧大门,今年基本是复制每年的彩灯;廊区位于北侧,今年只是颜色的改变;中心区的主要景观是浮在半空的帷幕,灯光阶梯有所简化,其他变化不大;河边区位于南侧,大同于往年,小异是新增了一些类似仙人球样子的灯饰。今年最吸引我的是中心区的浮在半空的帷幕,这个帷幕是纱线状物体,灯光照射在帷幕上面,一会是红色、粉色,有时是多色相间,引发我一连串的遐想:晚霞、浮云、极光、大脑......
这些遐想中,我最喜欢极光,如果蓝色港湾的“极光”能变换造型和位置,“简直了”。帷幕是由拉线吊在半空中的,拉线的颜色较浅,灯光打在拉线上,便影响了帷幕的美感,如果用黑色的拉线呢?艺术造型的灯杆上挂着广告条幅,黑黑的,遮挡视线,如果用镂空或半透明的广告牌呢?或者镂空加灯带的广告牌,也许会给环境增光。帷幕下是一个大舞台,舞台上静悄悄,潜在的未来的消费群体,也许正在舞台边上路过了,尽管家长给他们背着书包或冰鞋。做件事情抓住他们的心吧,人脸识别很容易、拍照和数据库成本很低,目前也不违,接下来只要定一些规则,就会有一些孩子周而复始的来这里,尝到甜头的孩子还会自动自发的为这里做广告,这广告针对性很强哦。人手识别在如今的科技水平下更不是难题了,孩子伸出手,不但指纹露出,连手指的顺序都有了。孩子伸出手,一束灯光打到孩子的手上,手心上有一个红包,并且灯光可以追随(当然防止灯光刺眼是必须的),孩子可以得到当时领的红包,可以得到红包拼图之一,也可以得到答题卡(活动的经费就藏在这答题卡里,广告商你懂得)。当科技的门槛低了,创意的门槛就会相对高些,蓝色港湾的彩灯节又何尝不是呢?这时,身边一辆满载孩童游乐小火车过去了,听着就那么兴奋和欢乐,我依然在拍彩灯,身旁有声音传来,母曰:“多幼稚啊”,女道:“太幼稚了”我抬头望见一对红衣母女刚好从我身边经过。嗯,有潜质的母女。
科技发展了,明年的蓝色港湾彩灯,我能否裸眼看到三维动画的鱼呢?游客或顾客们能否在立体的《清明上河图》中扮演相关人物(服饰通过灯光来塑造)?或者简单些的:非实体冰灯、动感彩灯(当然不是现有的那几种),或者象发行纪念邮票一样:来一个墨子卫星题材的,来一个“生肖猪”题材的,来一个民俗题材的,登陆火星也是可以的,或者纯广告题材:某省的旅游资源、蓝色港湾的发展史等。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