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很多事情就像倒插笔,全世界人民都看过《云水谣》电影了,这里的常教村都改名叫“云水谣”了,我才在搜做土楼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名称,然后补课这里了历史、地理和《电影》。
土楼行的第一天是从厦门出发,游览了灵通岩和庄上大楼后来到云水谣,到达这里已经是太阳落山后半小时了,意外的发现我们网上订的“我的家·客栈”居然是一座土楼,其实老板在给客栈起名称时为什么不换一个思路呢?来土楼的人其实更关注住的是否是土楼?是个什么历史的土楼?土楼的名称是什么?老板的土楼不一定最牛,但名称的几个字抓住了游客的心,才能让游客变为住宿的人。
闹钟定在了凌晨5:45,收拾后出门天色居然已经发亮了,直接奔昨晚已经勘察好方位的大水车、跳石和大榕树景点,晨光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清洁工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而游客都是笑容满面,减少了等待拍照的时间,游览的质量大大提高,速度大大加快。
上后向河的下游走,参观怀远楼,里面的住户很和气,也习惯了游客的参观,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一层的很多摊位还没有出摊。
再次来到大水车已将近8点了,大水车是拍电影临时修建的,因视觉效果不错就保留下来了,只不过大水车不是河水带动的,水车的后面隐藏着一个小小的电机。
一条小溪带着我们离开了那条河,几只色彩斑斓的小鸟在水边嬉戏,还有清脆的叫声,这里的鸟多而且不怕人,一直陪伴我们左右。
小溪上有的镇里是相对传统的,没有过度商业化。老建筑得以保留,公共活动场所中的老人从早晨就开始了棋牌活动。也有一些建筑年久失修,更好的展示历史的原貌。
再次回到河边,巨大的榕树一棵接着一棵,榕树之间的地面则是用大块鹅卵石铺成的,常年累月的踩踏,岁月给鹅卵石留下了“亮光光”的痕迹,路边就是一些小型的土楼,河的对岸还有苍翠的竹子,河面上偶有一些鸭子或鹅。。从跳石过河,以竹子为近景拍对岸的土楼将是一个完美的画面,手忙脚乱的清除掉洪水挂在竹叶上的垃圾,正准备拍照,此时清脆的电话铃声响起,再手忙脚乱的放下相机掏出手机,没等手机接通,却听到了一个更清脆的声音,顺声音找去:竹子上一个将近一寸长的大刺,正在炫耀从我崭新羽绒服内“缴获”的羽绒,另有羽绒随风飘舞,唉,这张照片贵了。
继续向上游前进,看到村民拿出席子铺在地面,开始晾晒各种干菜、路边的油菜花已经凋零,与土楼同述光阴的飞逝和历史的沧桑,偶有残墙断壁略显凄凉。一位画家正在用油彩在木板上描述着心中的土楼,那才是土楼的精华。
自由行没有了导游和讲解,需要多问多看,而自由行最大的好处就是时间、地点、节奏、深度的自由把控,半天的游览下来,心神得到加分。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