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一分一秒的接近新年,心中的那个钟闹得心脏狂跳。放假了,大脑像在北京春节的马路上狂奔,没遮没挡,想出了很多烟花拍摄方案。年三十在家享受大团圆的乐趣,基本没有拍摄烟花,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初二太阳下山的时候,来到了小区内最佳的烟花拍摄地点,架起相机。无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等待,火热的内心已经无力再温暖手脚,只好作罢。
破五,有一个燃放烟花的小高潮,机会终于抓到了。从父母家回到自己家后就匆匆抄起相机,直奔烟花燃放点。两个多小时,号称100多栋楼的烟花燃放点,居然只有四拨燃放烟花的,第一拨太早没赶上,燃放了10000元左右的烟花;第二拨燃放了约150元的烟花,拍到了;第三波燃放了约1000元烟花,拍到了;第四波燃放时我已经撤了,半道儿返回拍摄,拍到了一个尾声。
虽然拍到了烟花,心中不免惋惜,2008年的烟花记忆犹新,上世纪70、80年代的烟花历历在目,逐年递减的烟花,逐年递减的人情味,几十年后北京还能见到烟花吗?人口红利没有了,过年民俗的红利也会消失吗?时钟一分一秒的向前走,烟花钟也在一分一秒的向前走,但愿今年拍到的烟花不会是我在北京见到的最后一次烟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