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前,北京街头多了很多五光十色大树,如果不是西洋人称此为“圣诞树”,国民们也许会称其为“山寨大树”。圣诞节已经过去了几天,我的照片才仓促贴出,如果大树看了,又会说我“仅供学术参考,没有艺术价值”了。
















长时间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一切仿佛被边缘化了,从身心覆满尘土的农民兄弟前、满嘴烟气酒气的老帽前、在法律边缘徘徊的暴发户前走过,我的自尊似乎全施舍给了他们。同样生活在这样一群人前,如果自己不是一条贴地爬行的动物,那么只能是“担鲜藕”的主角,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大,反而促进了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圣诞节临近时,我计划拍一组圣诞节喜庆气氛的照片,而最有圣诞特设的圣诞树成了我计划的首选,一直到23日晚上,都没有时间去拍照,而24-25日下班后时间一下子变得丰裕起来,拿起相机到街头一通狂拍。
也许没有单位发生的一件事,我对圣诞树的认识依然会停留在传统圣诞树的认识上,23日下班部门要给退休的老同志践行,而下班前1小时忽然得到上级指示要求布置圣诞树,还要一句某兄弟单位的规格,我放下手中其他工作,一路小跑的冲出单位,直奔领导指示的样板单位,没有看见圣诞树,又拨通该单位同行的电话询问,接电话的同行也是一头雾水;按照领导指示又跑到了第二个样板单位,依然没有,四下打听才知道样板在第三个单位,这是离践行会只有十几分钟时间了,只好按领导指示直接奔回单位。24日在同事的大力协助之下,任务完成了,而且是按照高级领导的思路完成的:“工作需要气氛,气氛需要点缀,点缀需要时机,圣诞节是一个时机”。
单位现在的文化是少思索,多办事。没有必要搞什么策划,更没有必要需要什么知识,单位近来推荐了的学习内容也从单纯的“执行力”“西点军校”变成“杜拉拉升职记”了,如果要是有一本能够反映中国婚恋和计划生育状态的“杜拉拉生殖记”,在国外的销量一定会很好了。
其实圣诞树只是圣诞节的一个符号而已,圣诞树早在16世纪就出现在德国了,现在风靡全球。本人以为,圣诞树发展的几百年来,精神意义上的发展一直难以有较大的突破,而在外形上的变化就太多了,
圣诞树身材的变化是很普通的,前几年听说在崇文门新世界有世界最大的圣诞树,确实宏伟壮观,占据了建筑回马廊内的全部空间;今年又听说在鸟巢内有一个38米高的圣诞树,又是号称世界第一,中国人的文化似乎就是这样,如果不是第一,总觉得对不住大家。圣诞树除了变大,还有变瘦,瘦成了平面,这也是一种简单的圣诞树吧,一串彩灯编制成了圣诞树的形状,这便是人们心中的圣诞树了,其实,圣诞树之所以成为圣诞树,关键还是靠人们内心中的精神支撑着的。
圣诞树色彩的变化那就太多了,现在不仅有绿色的圣诞树,还有撒着人造白雪的,树的枝叶颜色也丰富起来,红的、黄的、蓝的,以及各种以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都有了,哎呀,除了黑色,其他颜色都已经成为圣诞树的备选颜色了,当然主色调依然是绿色,依然没有忘记传统。
圣诞树材质的变化,用真树制作的圣诞树已经成为极品了,价格昂贵的同时还有触犯法律的嫌疑,现在多数的圣诞树是用塑料制品、纸制品做的,不够偶尔也能见到金属材质,石材的、石膏的,从网上居然看到了用酒瓶、者纺织面料、人体制作的圣诞树,只有不敢想,没有不敢用啊。不过我想,如果圣诞树要想创造(人造的,圣诞树星云除外)个头儿之最的话,用灯光或者是激光在空中或者云层中打出一个圣诞树来可能是唯一出路了。
圣诞树上饰物的变化,由静物变成动态的圣诞树,声音的变换,圣诞树的变化实在是多极了。
说到圣诞树的各种变化,我倒是想组织一个“圣诞树创意大赛”了,如果明年领导依然是“工作需要气氛,气氛需要点缀,点缀需要时机,圣诞节是一个时机”。我倒要提前吧这个想法抛出去,也算是合理化建议吧。
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创意:圣诞树的主体是我们单位开发产品的模型,当然要卡通形象的了,外面装饰少量的松枝(仿松枝亦可),在往外是一个发光的轨道从树下一直盘旋到树的顶端,小小的寻路模型拉着圣诞老人驰骋在轨道上,而圣诞老人口袋中是我们单位产品的模型,当然是巧克力做的。观众的孩子可以依次排队(异或是答题抽奖)等候,当圣诞老人驰骋到树顶的星星位置时,小观众们就可以得到我们单位产品的模型(巧克力)。唉,招人气,又做广告了。
其实,圣诞是就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愿望,承载着快乐。经济危机中,人们备受压抑,而圣诞树承载着更多的轻松和欢乐展现在我们面前,愿圣诞树带走我们的烦恼,带来欢乐到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