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干预价格
(2009-05-04 07:47:41)
标签:
价格控制租值消散信息表达信息传递财经 |
分类: 价格理论 |
最近写了篇《价格、短缺与过剩》的短文,讲的是:价格不是我们简单看到的名义上的用货币标示的价格,而是我们要得到某种东西而要支付的真实代价。我们可以把货币价格控制在低于均衡的水平,但那样的话,排队购买就会发生。不过我们不要简单地以为排队购买就是短缺,其实排队购买代表的是一种非货币价格支付。我们可以将货币价格维持在高于均衡的水平,但那样的话,商品滞销就会发生,与之相联系的赠送促销也会发生。我们不要简单地以为商品滞销和赠送促销就是过剩,其实商品滞销和赠送促销代表的也是一种非货币价格支付。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是名义价格,改变不了的是实际价格。至少,不可能完全改变实际价格。价格控制产生的是非货币价格对于货币价格的替代,并且这种替代总是要伴随租值消散。因而一般来说价格控制是让经济的总福利下降了的。
意犹未尽,既然打开了话题,我就不妨在这个话题上多说几句。
最近读软预算约束文献,讲到计划经济和转轨经济广泛存在软预算约束。当然,软预算约束并不唯一地存在于计划经济和转轨经济,在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软预算约束也是存在的,只是计划经济和转轨经济软预算约束更普遍、更严重。
软预算约束的重要成因之一是救助体事后向陷于财务困难的预算体提供救助。当然,转轨经济还有软预算约束的特殊成因:我是国有银行或国有企业的老总,明知你的项目不好,没有偿还能力,但还借你钱。这不是杜撰吧。不过,这里不说转轨经济软预算约束的这一特殊成因。这里要说的是软预算约束的前一个更为一般性的成因,其实质是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动态不一致问题:救助体事前承诺不对陷于财务困境的预算约束体提供救助是有效率的,但是这样的不救助承诺不可置信,因为事前的最优选择不再是事后的最优选择。事后,救助陷入财务困境的预算约束体反而成为支持体的最优选择。
不是要否认计划经济同样面临动态不一致这个产生软预算约束的一般性原因。不过在我看来,计划经济的主要问题不是救助体事后要对预算体实施救助,而是救助体根本就不知道谁是盈利的,谁是亏损的。科斯定理告诉我们:私有产权是市场的前提。因此,私有产权也是价格的前提了。计划经济因为取消了私有产权,因而也就没有真正的价格。没有真正的价格,我们不知道成本,不知道收益,无法进行经济核算。没有真正的价格,我们不知道盈利,不知道亏损,无法判定效率与否。
我们不要自作聪明,认定那些有正会计利润的工厂就是盈利的,有效率的,而那些负会计利润的工厂就是亏损的,没有效率的。从来真理都是掌握在实践者手中,从来正确的都是实践者,而不是理论空想家。不是他们要对亏损企业进行救助,而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谁是亏损的,谁是盈利的——计划经济下,正会计利润不代表就是盈利,负会计利润不代表就是亏损,更不能以此作为效率与否的判断标准。
价格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也不是我们可以随意干预的东西。在我看来,计划经济的困难乃是没有价格的困难,是没有信息的困难。市场经济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市场经济下有了价格,有了信息。尽管市场经济下信息未必就是充分的,但到底有了价格,有了信息。是的,假如信息是完全的,那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就是等价的。计划经济的失败不是别的失败,而是信息缺失的失败,而价格正是信息的表达和传递了。今天我们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怎可以人为扭曲信息的表达和传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