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赏鸭—凤头白鸭
(2018-12-25 19:44:51)
标签:
农业 |
中国观赏鸭—凤头白鸭
一、家鸭的驯化史与经济类型
家畜的驯化是一个复杂和渐进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只有很少的动物物种被成功驯化。家禽的驯化史表明,在10000种鸟类中,只有10种鸟类被驯化为家禽,10种家禽中,有3种为水禽,即家鸭、家鹅、番鸭。
家鸭按经济类型划分,通常分为肉用、蛋用(肉蛋)兼用型。笔者认为,这样的划分是不完整的。笔者认为,完整的家鸭经济类型,应当包括肉用、蛋用、役用、观赏用、药用五类。家鸭的经济类型是根据其主要经济用途来划分的,并不只是一用,实际上是兼用、多用的,只不过有主次之分。
鸭的肉用、蛋用,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而役用、观赏用、药用,或者是新发展的、或者是原来就有的。
役畜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农业中,役畜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农业中,役畜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可持续农业中,役畜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役用鸭是役畜的继承和发展,在生态农业中大有用武之地,这已为近二十年稻鸭共作的实践所证明。还没有那种农业机械、还没有那项农业技术,能有役鸭这么多的功能与作用。
观赏鸭是家鸭的又一个重要经济类型,一些有特殊性状的家鸭,因其形态的奇特而用作观赏用,凤头白鸭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后来消失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着重介绍观赏鸭中的是凤头鸭。家鸭的药用,拟另文介绍。
二、古代文献中的观赏鸭
这二十多的来,一方面,我们在做凤头鸭的再现工作,一方面致力于凤头鸭古代文献的查找,尽管文字记载不多,图像资料更少。但积之以年,还是收集到了一些。这些文献足以证明,观赏鸭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园林中早有应用。
1、[明]黄一正(1591)著《事物绀珠》 据该书记载有“凤头鸭,顶有高毛,白毛、乌骨”。这是目前发现的、有关凤头鸭的最早记载,这比国外达尔文在《动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的记载,早了270多年。
2、[明]文震亨(1585-1645)《长物志》中有“他如乌喙白鸭,亦可畜一二,……曲栏垂柳之下,游泳可玩。”
3、[明]吴亮《止园图册》(1621)“怀归别墅”图中有数鸭滩,滩上寻小亭、滩边还有小船。《止园集》文有“池中有滩曰数鸭,畜白鸭十数头游息其上”,诗有“滩头鹅鸭长数,谷口柴荆浪开”。
4、[清]高士奇(1645年~1704年)《蓬山密记》中记载有“凤头白鸭,游戏成群。上曰‘人传此种味美,食之有益,然朕爱其洁白,从未烹食,不知其味。’臣士奇曰‘皇上仁心,推恩万物,无微不至。’”
5、[清]王韬(1821-1907)“鸭沼观荷”中记载“于池畔另辟鸭舍,蓄白鸭数头。修洁可爱。红衣翠盖之间,点缀以白羽翩跹,亦复不俗。”
6、[清]李元开”荷花双凫图”中,画的两只鸭是乌嘴白凤头鸭。此画是目前了解、发现到的唯一的凤头鸭图像资料,李元开为清代花鸟画家。
根据这些文献记载,足以表明,观赏鸭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用作观赏的鸭都是白鸭,以及乌喙白鸭、乌嘴白凤头鸭,其中又以乌嘴白凤头鸭最为珍稀。
中国地方家鸭品种中,羽色多以麻羽为主,因像麻雀毛,俗称麻鸭。少数为白羽鸭、黑羽鸭。白羽鸭中多为黄嘴黄脚的,少有乌喙灰脚的。现中国地方家鸭品种资源中,只有一个家鸭品种是乌喙的,即连城白鸭,但连城白鸭是没有凤头的。
三、凤头鸭的保护
乌嘴白羽白凤头鸭古已有之,更是鸭品种中的新类型,其应用方向主要是用作观赏用,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我国现代家鸭品种有三十多个,却没有一个凤头鸭品种。而国外现在却有多个凤头鸭品种,这与我国是养鸭大国、养鸭古国、鸭品种资源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2005年,我们在丹阳延陵的鸭群中,发现了十来只凤头鸭的变异材料,由此开展了凤头鸭的保护、利用工作。发现时的凤头鸭,性状不一,凤头大小不一;羽色不一,有白羽的、有红羽的,嘴色不一,有乌嘴的,有黄嘴的。对符合古代文献记载的黑嘴白羽白凤头鸭,进行了性状定向选择与加代繁殖。到2013年,乌嘴白羽白凤头鸭性状趋于一致、数量增加,凤头鸭的保护工作初步完成。近年又进行了凤头鸭的提纯,扩繁工作,凤头鸭的群体已达到数千只。现正在申请国家地方品种遗传资源。
在现有各种羽色的凤头鸭中,乌嘴白羽白凤头鸭由于体型娇小、羽色洁白、加之乌嘴的反衬,黑白更显分明,白凤头也就格外引人注目,乌嘴白羽白凤头鸭可以说是凤头鸭中的极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明代,就选育出了乌嘴、白羽、白凤头鸭,体现了高度的审美观和创造才华,值得今人的敬佩和称道。
凤头鸭的保护及利用,使得已失传四百多年的凤头鸭重新面世。为家鸭品种增加了一个新的种质资源,为养鸭业增加了一个新的经济门类,也为社会增加了一种新的家养观赏动物,有极高的观赏和应用价值。据我们收集到的国外凤头鸭图册来看,国外还没有这种体型小、乌嘴白凤类型的鸭。
五、凤头鸭的明天
凤头鸭在我国古代,早就用作观赏用、食用、药用了,有着广泛的用途与应用。仅就观赏用而言,明清时代,凤头鸭就多有畜养在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的记载,可惜后来丢失了。
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既是其园林理论专著,又是其造园实践的记录。《长物志》卷四,专论禽鱼“语鸟拂阁以低飞,游鱼排荇而度,幽人会心,辄令竟日忘倦。顾声音颜色,饮啄态度,远而巢居穴处,眠沙泳浦,戏广浮深,近而穿屋架厦,知岁司晨,啼春噪晚者,品类不可胜记。丹林绿水,岂令凡俗之品,阑入其中。故必疏其雅洁,可供清玩种数种,令童子爱养饵饲,得其性情,庶几驯鸟雀,狎凫鱼,亦山林之经济也,志《禽鱼第四》”
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中是“他如乌喙白鸭,亦可畜一二,以代鹅群,曲栏垂柳之下,游泳可玩”。广池是“中畜凫雁,须数十为群,方有生意”,小池中则是“可畜一二”。 这既是造园理论,也是明代私家园林中畜养观赏鸭的记载。
明代吴亮的《止园集》(1621)文中有“池中有滩曰数鸭,畜白鸭十数头游息其上”,这里记载的畜鸭数量是十数头,是已有观赏鸭文献记载中,畜鸭数量最多的。止园诗集中还有“滩头鹅鸭长数,谷口柴荆浪开”诗句。主人还经常坐着小船,到数鸭滩去点数鹅、鸭的数字,真是饶有意味。这条明代的记载,来于国内孤本的《止园集》,故显得特别珍贵。
清代高士奇的《蓬山密记》(1703)记载有“凤头白鸭,游戏成群,上曰,‘人传此种味美,食之有益,然朕爱其洁白,从未烹食’”这则记载,记载了凤头白鸭,数量不是几只,而是一群,羽毛洁白。康熙对凤头白鸭的了解,不只是味美,还知其“食之有益”、“爱其洁白”。时间是1703年3月21日,地点是北京的畅春苑。这是清代康熙年间,皇家园林中还饲养有成群白凤头鸭的明确记载。高士奇是康熙的老师。此记载见于野史而不见于正史。
清代王韬(1821-1907)“鸭沼观荷”一文中记载“于池畔另辟鸭舍,蓄白鸭数头。修洁可爱。红衣翠盖之间,点缀以白羽翩跹,亦复不俗。”这里所记载的白鸭也是用作观赏用的。
至于鸭及相关的图像文献,明代有张宏的《止园图册》,“怀归别墅”图中有数鸭滩,滩上有小亭、滩边有小船。
清代有李元开的“荷花双凫图”画。此画为目前了解、发现到的唯一的凤头鸭图像资料,此画现藏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艺术馆,是上世纪一位英格兰收藏家购于香港的,后捐给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艺术馆。这为古代凤头鸭提供了准确的图像资料。李元开为清代花鸟画家,师从常州画派的恽寿平。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及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高超的技艺水平,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动物,特别是家养动物,也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物志》一书的校注者、著名园林学家陈植先生就认为“动物的观赏价值,在动物园中,虽然已经获得充分的证明,但在一般园林中,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园林中的观赏动物,不宜是野生动物,而只能是家养动物。
钱学森先生则认为,在我国园林中应增加“动”的因素。但“动”的因素不只是现代的声、光、电,更应该是家养动物的珍品。
美国艺术史专家高居翰(1926-2014)认为“张宏的《止园图》册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为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园林盛时风貌的画作。我曾经推断说,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水源、花石,借助张宏留下的图像,理论上说,我们完全可以较为精确地重构止园。”
《止园图册》流失在海外,现分别收藏于美国、德国的艺术馆内。美国艺术史专家高居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对《止园图册》进行持续不断研究、介绍,他断言这套画册并非寻常的写意之作,而是描绘了历史上一座真实的园林,从而开启了寻找止园之旅,引起国内对止园的关注。1996年,高居翰联合收藏该图册的美国洛杉矶郡立美术馆和德国柏林东方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完整的《止园图册》展,在国际上引起轰动。2010年,中国建筑史、园林史研究学者曹汛,在国家图书馆又发现了孤本的《止园集》。经过仔细比对,证实《止园集》与张宏的《止园图册》记载的是同一个园林即常州止园,确定了止园的主人正是文集的作者吴亮。2012年美国学者高居翰与两位中国青年学者合作完成了《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三联 2012),书中用完整的一章,介绍了常州止园,在园林史界、艺术史界引起很大的反响。2017年,更是出版了《消失的园林-明代常州止园》一书(中国建筑工业 2017)。
止园遂成为罕见的、能够根据图像复原全貌的明代园林。2015至2017年,中国园林博物馆依据《止园集》、《止园图册》的研究成果,复原了明代止园模型,现展于中国园林博物馆。这个故事似乎已经很园满了,但似乎还缺少了些什么。
是的,还缺少了白凤头鸭。尽管《止园集》中记载有白鸭,不能武断地说就一定是白凤头鸭。但从美学的观点来看到,复原的止园中,最应该复活的应该是凤头白鸭。
古园林再现易,凤头鸭再现难。中国园林博物馆虽然复原了常州的止园的模型,但并没有能复原白鸭。凤头鸭在镇江的成功保护,为这一珍稀鸭种应用于当代中国园林,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2018年春节前,镇江三山管委会下面的宝塔山公园,找到我们,希望能放养凤头鸭。随后,我们去宝塔山公园考察,同意在应该公园的祈天池中放养凤头鸭两只。春节期间,宝塔山公园的两只凤头鸭与市民见面了,受到大家的欢迎。
随着养殖时间的过去,两只凤头鸭适应了那里的环境,坦然与市民、游客们相处,尽情地展示、表现出它们的美丽形态、姿态、动作。特别是初夏时节,池中的睡莲开,绿油油的叶子,紫色的莲花,乌嘴的白凤头鸭,构成一幅美丽靓丽的景色。尽管放养的水域比较小,放养的凤头鸭也只放了两只,但还是充分显示了凤头鸭作为观赏鸭在园林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
2017年10月,笔者的邮箱里,收到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艺术系的来信。信中说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艺术系,在学校的博物馆中,发现了18世纪清代李元开的一幅花鸟画“荷花双凫图”。
我们看到了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艺术馆收藏的这幅“荷花双凫图”画。画上画了两只凤头鸭。其形态特征是乌嘴、白羽、白凤头,是标标准准的凤头鸭。一只在梳啄羽毛,一只在盯住路过的螃蜞。画面上还有白色的荷花、绿色的荷叶,荷花上面有野蜂在飞,好一幅夏日的美景。图像记载比文字记载更生动直观,更有说服力。
笔者一直留心国内的古代画册,一直没有找到、看到过凤头鸭的画。而现在看到了清代李元开的凤头鸭画,不能说不是喜出望外了。我们保护的凤头鸭,其最显著的特征正是乌嘴白羽白凤头
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其晚年谈到抢救、复兴观赏鸽时,有这样一段话“将来人们一定传经认识到其重要性不亚于对熊猫、朱鹮的保护”诚哉斯言,对凤头鸭来说又何尚不是如此!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昔日的皇家园林、中国园林博物馆,乃至现今全国各地的园林、私家花园、农家乐中、水景地内,如果能放上和数百年前一样形态、姿态的乌嘴白羽白凤头鸭,那将会是一幅何等美丽、和谐、生动的图画啊。
凤头白鸭不只是用作观赏用,因是家养动物,还可以食用、药用。镇江市民已经有不少人,尝到了凤头白鸭肉、凤头白鸭的蛋优质与美味。而在古代,凤头白鸭是连皇帝也舍不得吃的珍稀家禽。
昔日皇家凤头鸭,游入寻常园林中。镇江作为当代凤头白鸭的保护地,理应让凤头白鸭在美丽镇江、美丽江苏、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应有的、更多的、更大的贡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