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如白
如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88
  • 关注人气:2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烛台”

(2010-06-24 14:52:25)
标签:

日本

小学

课本

烛台

文化

分类:

继昨天今天选了一篇题为“烛台”的课文。从课本的目录看,烛台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宽容心为目的被选入课本的。一看标题大家就知道它就是雨果《悲惨世界》里的一个章节,为了忠于原课文,我还是根据日文把它翻成了如下的中文。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因为是由日文翻译到中文,中间还夹了个英文翻译成日文的环节,因此难免和网上的由英文直接翻成中文的,在内容上存在偏差,这一点恳请大家谅解。

前些天,刚读了秀姐的博文“速读随感(二) ”,那也是一篇谈用爱心、用宽容拯救了一个罪恶灵魂的真实故事。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博爱,宽容都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力量,有了这样的美德和力量,社会一定越来越和谐,世界一定越来越美丽。

我不太了解中国的小学、初中修不修“道德”课。修的话又不知道都修些什么内容。日本将类似“烛台”这样的章节选入小学课本,我认为是很有教育意义的,这一点,相信是能够得到大家的共鸣的。谢谢。

 

“烛台”

 

    教堂内的挂钟响了两下,时间是凌晨二点,冉阿让从梦中醒来,主教家那柔软的床很舒服,他闭上眼睛想再睡一会儿,可是,再也没有能够睡着。

 

    黑暗中,冉阿让睁着眼睛,脑子里又想起了昨晚睡前的很多事。丰盛的晚餐、漂亮的银叉子、银餐具……。

 

    冉阿让想:那些餐具可是由昂贵的银制成的。要是把它们拿出去卖了,那至少也能卖200法郎……。且它们就在隔壁房间的柜子里。

 

    这念头一产生就再也无法消除,它足足在冉阿让的脑中盘旋了近一个小时。

 

    不久,墙上的挂钟又响了,冉阿让一看,是三点了。听完钟声后,冉阿让霍地从床上爬起,用手拉了拉床边的小柜子,打开抽屉从一个袋子里抽出一根细长的铁棒。然后蹑手蹑脚地来到了隔壁主教的寝室前。

 

    他轻轻地推开了房门,黑漆漆的房间,除了能够听到主教那轻微的鼾声外什么也看不见,冉阿让摸到主教的床前,就在这时,突然一缕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房间,照在主教平和又慈祥的脸上。

 

    冉阿让右手紧握铁棒,充满血丝的眼睛凝视着主教。主教睡得很沉,面容上没有丝毫不安和怀疑的表情。冉阿让安心地来到了餐具柜前。很意外,柜子没有上锁。他取出银餐具,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然后将铁棒和餐具放入袋子,拿着袋子走出房间,穿过院子身影消失在黑夜里。

 

    第二天早晨,主教如往常一样起床后在院子里散步。不一会儿,主教妻子喘吁吁地跑过来。

 

    “主人,那些银餐具不见了。你放到别的地方去了吗?”

 

    “没有。我没有放到其他地方去。”

 

    “果然是被偷走了。”主教妻子说。

 

    “一定是那个男孩、昨晚你收留的那个男孩偷走的。”主教妻子边说边往围墙那边走。

 

   这时,主教才发现院子里的花草,被人踩得十分凌乱。他怜恤地看着这些花草,抬头刚要想叫妻子,看到妻子正从围墙那边走过来。

 

   “那个男孩已经不在了。逃走了。你瞧,从那里爬墙逃走的,围墙上还留有很明显的脚印。”

 

   主教听后一时说不出话来,沉默着。过了一会儿,他以平和的语调对妻子说:“那些银餐具,本来该属于我们的东西吗?我怎么突然感觉,它们本不该属于我们,而应该属于比我们更贫穷的人。昨晚的那个男孩就是比我们贫穷的人。”

 

   妻子听后非常吃惊,她说:“主人,那以后吃饭,我们用什么餐具?”

 

  “有木制的,就足够了。”主教答。

 

 

   早餐的时间到了,主教和妻子刚来到餐桌前,就听到从大门那里传来了敲门声。

 

   “请进。”主教对着门说。

 

   门被粗暴地推开了。三个警察模样的人押着一个男人走进来。那男人正是冉阿让。

 

   一个看上去是队长模样的人刚要开口,主教立即站了起来,来到冉阿让的身边,说:“啊!您终于来啦!见到您真是太高兴了。哦,不过我把那些烛台也送给了您,烛台和勺子、叉子那些餐具一样都是银的,也能值二百法郎呢,您为什么没有把烛台一起带走呢?”

 

   冉阿让看着主教,不明白怎么回事。主教满脸的平静,象是什么事也发生过。

 

 

   “你说的是真的吗?我们是在路上遇上他的,看他样子可疑,又拿着银器……。”队长模样的人问主教。

 

   “是的。我已经讲过,银器是我送给他的。昨晚他住我这里的。”教主答道。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就放了他,行吗?”那队长模样的人追问道。

 

   “当然。”主教肯定地说。

 

   接着,主教拿过烛台递给冉阿让。

 

   冉阿让伸手接过主教手里的烛台,全身却哆嗦得很厉害。

 

   “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用这些银子是为了做一个诚实的人。”主教又亲切地对冉阿让说。

 

 

课文的前面简单地介绍了一下 冉阿让的是如何来到主教家的。

课文的最后是这样一句提示:冉阿让伸手接过主教手里的烛台时,为什么全身哆嗦得很厉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博你一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