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http://www.leadshop.com.cn/Files/yuebing%205.jpg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
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还传说,月饼在唐代就曾出现,至宋代更盛。它是中秋佳节祭拜月亮时最主要的物品,祭供后由全家分食。由于月饼象征团圆,有些地方称为“团圆饼”。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有不同的说法
。普遍的说法是: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
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
:“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