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上元节或元宵节,老北京也称灯节。这天家家团圆在一起,吃元宵、逛花灯、
打灯虎等,女孩子们还要有走桥、摸门钉等活动。俗语说:“正月十五闹花灯”
,可见点灯,观灯在老北京是一个重要的特色,老北京从正月十三日为“上灯”
,正月十四日为“试灯”,正月十五日为“正灯”,正月十七日为“罢灯”。富
贵人家和买卖商户,都要张灯结彩,挂出颜色形式不等的花灯,纱灯、绢灯、玻
璃灯、羊角灯西洋灯等,有的买卖铺户还要制作冰灯。灯上有的绘制戏曲人物、
四大名著、神仙佛像、花鸟鱼虫等。有的买卖铺户,富户人家还要燃放焰火,花
灯与烟火交相辉映,好不热闹,把春节活动推向最后的高潮。除挂灯外,还要在
灯下挂贴灯谜,以供游人们来猜,猜灯谜北京也叫打灯虎。买卖铺户还为猜中者
准备了丰富的奖品。明清两代妇女们在这几日盛行“走桥、摸门钉”等风俗。头
前一人举香开道后面紧随其后,谓之“走百病”。过桥谓之“度厄”。以祈求长
寿去病。此外,妇女们还要去各个城门摸门钉,以祈求人丁兴旺之意。“烧火判
”也是老北京元宵节里的观赏项目。这个活动每年正月十五在西城城隍庙举行。
“判儿”指的是阴间判官,其实就是一个用泥堆成的大炉灶,高约四五尺,外形
像一个袒腹而坐的人,头上戴一顶双翅的纱帽,帽子是一个大砂锅,右手抱一牙
笏,牙笏是一块铁板,可填煤炭二百余斤,生着火以后火焰从耳口鼻眼、肚脐和
双乳冒出。火最旺时烧得遍体通红。“烧火判”一晚上要烧数百斤煤,都是个人
、商号、京西煤矿捐献的,三十年代末后,“烧火判”就已经绝迹京城了!正月
十五过后,春节就算结束了,各行各业都开始进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