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子阅读,让母女感情更进一步

(2009-09-30 09:03:53)
标签:

育儿

亲子

母女

宝宝

动词

分类: 一涵生活点滴4

   亲子阅读,让母女感情更进一步

    阅读能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能让孩子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能让孩子增强记忆力、能让孩子长见识。。。。。。今天,我要说,阅读,让我和女儿的感情更进一步。

    有了孩子,为了让一涵能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妈妈也试着增加读书的机会,经常和孩子在一起读书,增加亲子阅读的时间。一涵也很享受这个过程,妈妈当然义无反顾的陪伴和一起分享了。有了和孩子一起分享的快乐时光让一涵和妈妈的感情更加的接近了。每次一涵都是很有礼貌的叫上妈妈:妈妈,我们来一起亲子好不好。哈哈,好幸福的感觉。

   现在的妈妈还真是超爱阅读呢,尤其是一涵放学回来后的亲子阅读,妈妈真是爱上了,每天抽出1个多小时陪一涵看书学习已经是每日所需,妈妈也很享受这个过程,看着女儿高兴快乐的样子。妈妈更是感到很值。同时也为以前没能陪孩子读书而感到难过。

   对于不爱阅读的我,在告别了校园生活后,看的书籍更是少之又少了,除了在怀孕的时候看过几本育儿书就要数天天看报纸了。

    前些天在幼儿园家长会上,一位专家的讲解对我触动很深,也更加坚定了我要爱上阅读,多多阅读的想法。记得专家是这样说的,如果你喜欢读书,尤其在孩子面前,长此以往,你的孩子也将会爱上读书,即使你不喜欢读书,在你孩子放学回来的前一刻,你也要把书拿起来,在那里很认真的读上一会,就在孩子一进家门的那一刻。在孩子的心里就会想:妈妈在家里看了一天的书啊,我在幼儿园也要好好地学习,认真的读书啊!真是个好方法啊,这个一定会很管用的,各位亲,不防试一下啊!

    为了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爸爸妈妈继续奔走于书店、书市之间。这不,那天早上爸爸看报纸说书市又开始了,不用多想,爸爸妈妈就第一时间跑去了。

    这是我们淘到很满意的书,妈妈和一涵最爱的一本,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里面包括智能、语言能力、故事、数学能力、生活能力、常识认知、心理素质、艺术训练、亲子游戏一系列的内容。可惜只有三岁和四岁的读本了,要不我们一定买全它。

 

亲子阅读,让母女感情更进一步

因为书的内容一共有159页,太多了,妈妈把这几天学的拍下来供大家欣赏,有空也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来做啊!妈妈和宝宝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拍”是自拍手,“打”是对拍手。边说边做,锻炼宝宝的手眼灵活性手口的协调能力,通过手势初步理解方位词。现在都是一涵说我们俩个做动作,这个真棒,自信满满的说着,小一涵好高兴呢。

亲子阅读,让母女感情更进一步

妈妈和宝宝一起玩“猜动作” 的游戏,妈妈做动作:拍手、踢、蹲、推、举手等,没做一个动作都让宝贝说出相应的动词。通过做动作与说动词丰富宝宝的词汇,使宝宝初步感受动作和动词的关系。

亲子阅读,让母女感情更进一步

能完整的表达总结的想法和意愿,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飞跃。妈妈应该鼓励宝宝大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果宝宝有困难,妈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看完这个我就问一涵:宝贝,你能用我要。。。给妈妈造句吗,小一涵马上回答:我要皮球。哈哈,反应挺快,算是很好的完成了。

亲子阅读,让母女感情更进一步

妈妈要引导宝宝按照顺序进行观察,从上到下依次对比,找出不同的地方,提醒宝贝注意每一个细节,培养宝宝观察的细致性。(不同的地方:帽子、眼睛、身上的袋子。)找不同,考验孩子的观察能力,一涵看过后是这样回答我的:妈妈,圣诞老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眼睛大大的,一个笑得眼睛咪咪的;还有袋子的颜色,不一样,一个是紫色的,一个是橘子色的;帽子一个是竖着的,还一个是下来的,边说还边带动作。太棒了,回答的比答案还好,妈妈给加100分,再加个香吻。

亲子阅读,让母女感情更进一步

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您精心培植的花朵在5岁前就已绽蕾。   ——前苏联教育家   马卡连柯

 

    受益受益,太受益了,亲子阅读不但能让孩子学到知识也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我现在是完全沉浸在亲子阅读的快乐中了,前段时间忙,小妞都是爸爸带,感觉孩子更找爸爸了呢。现在我们母女俩每天都快乐的阅读,这感情可是比以前更铁了。所以,妈妈们,不要再为自己找借口了,我们要不惜一切找时间、挤时间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没多久,你就会发现原来和宝贝在一起读书是那么美好和向往的事情啊。

 

  国庆节、中秋节就要到了,祝愿所有的博友双节快乐!假期玩的开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