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区折多不胜难

(2022-08-22 09:30:37)
标签:

文化

旅游

情感

分类: 原创散文

西去折多

 西区折多不胜难


避开了国庆长假,我们仨选择在10月下旬自驾出行川西那一片广袤的区域。前后10天,往返3000余公里,是我们几年来出门最远的一次。游览的景点多不说,最重要的是,我到了我从来没有达到的海拔高度——4298米的折多山。这里的遭遇让我实在难以忘记。

我们的行车路线是,从成都至雅安,住了两天后,再沿318国道至甘孜藏族自治州,路过泸定桥,然后在瓦斯沟转入211省道抵达丹巴,从丹巴向西行车四个小时到甲居藏寨。       我们计划游览的目的地是甘孜地区的甲居藏寨,一边行车,一边欣赏沿途的景色。远远望去,那矗立于半山腰的一幢幢白色的独立成片的建筑,不由让我发出赞叹:昔日藏民同胞们,出于什么样的考量,把自己定居在如此高峻的荒山野岭之上,在这严酷的山腰上建筑家园又耗费了他们多少心血,又历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难啊!如今的藏民,虽然居住在崇山峻岭的边远山区,却并不偏僻,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发达地区的游客频频光顾,这里也热闹起来。藏民告别了贫穷,党的扶贫政策让藏民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经过事先联系,我们一家三口走进了一个藏民的家庭 ——那是甲居藏寨旅游区所开设的农家乐,供游客吃饭的地方。从房屋的外观看,是很一般的民居,并没有显示出特别奇特引人的标志。待走进房屋之内,那简直是别有洞天,跟皇宫一般华丽无比。藏民家里的墙壁、桌面、家具乃至床头全是色彩异常醒目鲜艳的花纹图案,其艳丽的程度比之皇宫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恐怕是藏民所独有的民俗。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在我所见过的所有少数民族中,藏族的民居给我的印象是异乎寻常的惊艳。我第一次走进川西丹巴藏民的家,确实是被眼前看到的景象震撼了。

西区折多不胜难
西区折多不胜难
西区折多不胜难

穿行过藏民居住的位于半山腰的村子,然后再转入318国道。折多山是我们返回路上遇到的一处大山垭口,它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有“康巴第一关”之称,过了折多山,就正式进入康巴藏区。眺望远处的雪山彷佛就是白云产生的地方,天蓝山青雪白,西部高远特有的景色,让人心情格外舒畅。坐在车内,感觉不到海拔在升高。其实2000多米处不断向上攀升,心情也变得激动起来,等看到耸立的白塔和翻滚的经幡,终于可以靠边停车了

这次川西之行,有相当长的一段都是当年红军北上所经过的路途,如泸定桥,大渡河、夹金山等有许多红军遗迹留存。折多山318国道上的一个景点是从藏民区返回成都必经之山是康定前往新都桥的必经之路,翻过海拔四千多米的垭口,抵达折多山脚有一块三米高的巨石,上有红色的行书“西出折多”,右边有“海拔4298米”注释。山上设有观景台,风景非常壮美。我们去的时候是11月初,那里已经是白雪皑皑,尽管我们有所准备,事先带着棉衣防寒服,仍然觉得寒气逼人,冷都不是主要的,那里的海拔高度,让我上气不接下气。妻子和女儿她们都没有什么异常的反应,可是此刻,我心脏剧烈的跳动。她们要往不远处的雪山赏景,我说:“我不去了”不是我不想去,而是我没力气去了,实属无奈,一个人呆在车里。过了一会儿,我独自去几十米外的卫生间,卫生间在地下室,下去的时候很容易,待上来的时候,艰难至极,心跳就像百米冲刺到了终点,大口大口地喘气,每上一个台阶都是那么费力那么艰难那么力不从心,好在只有两层楼那么高,可以说,我是竭尽全力走完了最后一个台阶。直到写出这段文字的此刻,我仍心有余悸,还是坚持认为,我在折多所经历的艰难,是我一辈子都没有经过的磨难。假使要上四层楼,我恐怕要倒在那里了。

等我重新回到小车跟前时,妻子和女儿已经在那里等待我了。我们仨在有折多标志的巨石下合影留念。想想有朝一日,看到这张旧照时,就会想到,我曾经去过那里。曾经有过一段颇不寻常的艰难经历。我不知道,一直驾驶车辆的女儿与随行的妻子有什么样的感觉,反正我没看出她娘们俩有什么不适的感觉。由此看来,我对高原的适应度远远的不如她们俩。这让我联想到,几年前她们俩结伴畅游拉萨一周,颇能适应那边的高原环境。幸亏我没有跟随,否则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严重事故呢!

折多呵,折多!我在这里历经了一次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你让我记住了什么是艰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