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折多不胜难
标签:
文化旅游情感 |
分类: 原创散文 |
西去折多
避开了国庆长假,我们仨选择在10月下旬自驾出行川西那一片广袤的区域。前后10天,往返3000余公里,是我们几年来出门最远的一次。游览的景点多不说,最重要的是,我到了我从来没有达到的海拔高度——4298米的折多山。这里的遭遇让我实在难以忘记。
我们的行车路线是,从成都至雅安,住了两天后,再沿318国道至甘孜藏族自治州,路过泸定桥,然后在瓦斯沟转入211省道抵达丹巴,从丹巴向西行车四个小时到甲居藏寨。
经过事先联系,我们一家三口走进了一个藏民的家庭 ——那是甲居藏寨旅游区所开设的农家乐,供游客吃饭的地方。从房屋的外观看,是很一般的民居,并没有显示出特别奇特引人的标志。待走进房屋之内,那简直是别有洞天,跟皇宫一般华丽无比。藏民家里的墙壁、桌面、家具乃至床头全是色彩异常醒目鲜艳的花纹图案,其艳丽的程度比之皇宫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恐怕是藏民所独有的民俗。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在我所见过的所有少数民族中,藏族的民居给我的印象是异乎寻常的惊艳。我第一次走进川西丹巴藏民的家,确实是被眼前看到的景象震撼了。
穿行过藏民居住的位于半山腰的村子,然后再转入318国道。折多山是我们返回路上遇到的一处大山垭口,它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有“康巴第一关”之称,过了折多山,就正式进入康巴藏区。眺望着远处的雪山,彷佛就是白云产生的地方,天蓝山青雪白,西部高远特有的景色,让人心情格外舒畅。坐在车内,感觉不到海拔在升高。其实从2000多米处不断向上攀升,心情也变得激动起来,等看到耸立的白塔和翻滚的经幡,终于可以靠边停车了。
这次川西之行,有相当长的一段都是当年红军北上所经过的路途,如泸定桥,大渡河、夹金山等有许多红军遗迹留存。折多山是318国道上的一个景点,是从藏民区返回成都必经之山,也是康定前往新都桥的必经之路,翻过海拔四千多米的垭口,抵达折多,山脚有一块三米高的巨石,上有红色的行书“西出折多”,右边有“海拔4298米”注释。山上设有观景台,风景非常壮美。我们去的时候是11月初,那里已经是白雪皑皑,尽管我们有所准备,事先带着棉衣防寒服,仍然觉得寒气逼人,冷都不是主要的,那里的海拔高度,让我上气不接下气。妻子和女儿她们都没有什么异常的反应,可是此刻,我心脏剧烈的跳动。她们要往不远处的雪山赏景,我说:“我不去了”不是我不想去,而是我没力气去了,实属无奈,一个人呆在车里。过了一会儿,我独自去几十米外的卫生间,卫生间在地下室,下去的时候很容易,待上来的时候,艰难至极,心跳就像百米冲刺到了终点,大口大口地喘气,每上一个台阶都是那么费力那么艰难那么力不从心,好在只有两层楼那么高,可以说,我是竭尽全力走完了最后一个台阶。直到写出这段文字的此刻,我仍心有余悸,还是坚持认为,我在折多所经历的艰难,是我一辈子都没有经过的磨难。假使要上四层楼,我恐怕要倒在那里了。
等我重新回到小车跟前时,妻子和女儿已经在那里等待我了。我们仨在有折多标志的巨石下合影留念。想想有朝一日,看到这张旧照时,就会想到,我曾经去过那里。曾经有过一段颇不寻常的艰难经历。我不知道,一直驾驶车辆的女儿与随行的妻子有什么样的感觉,反正我没看出她娘们俩有什么不适的感觉。由此看来,我对高原的适应度远远的不如她们俩。这让我联想到,几年前她们俩结伴畅游拉萨一周,颇能适应那边的高原环境。幸亏我没有跟随,否则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严重事故呢!
折多呵,折多!我在这里历经了一次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你让我记住了什么是艰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