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江县邵逸夫香港王永庆侗族助学 |
盛夏的2011,我从香港出发一路搭汽车,坐火车从广东到广西探访学校。
在广西我遇到了20万捐一个洗手间,70万捐一个食堂的事情,
他们还说:“捐款学校不命名,除非是台湾的王永庆或者是香港的邵逸夫。
要是捐款全都不命名我也没有异议,可是为什么只有他们两个人可以,其它人就不可以?
我实在诧异”
————————————————————————————
中午我到了柳州市,
市教育局副局长递过来两张打印好的纸,是《申请捐资项目建设表》
(注:由于下面是联系人名字,为了保护私隐,故删除掉,请谅解。)
可能是他们已经有了沟通,这张捐赠申请表上已经再没有几千万的说法,
有几百万一个项目教学楼,二十几万一个洗手间。
副局长看着天花板和我说:“捐款学校不命名,除非是台湾的王永庆或者是香港的邵逸夫。捐款资金全部到位,我们不配套。”
又说:“你们最好来捐食堂,我们已经下决心要给全省中小学生配备营养免费午餐,中央电视台要来采访呢,到时候你们就可以跟着出个面了。”
他的话,让我诧异,不太理解,我跑了中国7年山区学校,几个省份,从没有见到过这样的说法。
要是捐款学校全部都不命名我也没有异议,可是为什么台湾的王永庆可以,香港的邵逸夫可以其他人就不可以呢?
不平的心让我不爱讲话的嘴巴张开了,我说:“如果是香港的李嘉诚来捐款,你们也不给命名?”
副局长说:“那我们要请示省里面了,因为文件是省里面出的。”
我闭上嘴巴了,坚持要下去看看,看看真实的山村学校。到底需要什么?
坐上车就下雨,
雨水像是顺着车窗倒下来的,越下越大。
在来柳州的路上,那个司机师傅是退伍军人,人很好。他说:“你别听他们吓唬你,下面寨子里可穷了,可需要了,你就去三江县,是侗族、苗族的聚集地,是国家级贫困县。”
我心里有了底。
正好在申请捐资表的最后又有三江县的项目,于是我就坚持要到三江去看学校。
他们说:“那里的山好高,那里的路好陡峭,看一个学校要翻几座山,还要再坐船,再徒步爬山一天可能才走到。
你行吗?”
我说:“我行,我们就是要到最贫困,最需要的地方去助学”
在县城的边边上,我看到的已经是另一番情景,矮矮的茅屋,一堆堆的柴火。
蓝布衣,散腿裤,头上裹着白布带,还有那让人看不明白疑惑的眼神。
依靠他们的传承和每个人的一双手延续着他们的民族文化和艺术。
不在意下面万丈深渊,不理会山体塌方,不顾一切的搓车,向前,只要有工作,不会说 NO。
这里的人们真勤奋。
局长的司机是当地人,车开的飞快,一棵树倒下来,没有压倒他们,可是我们过不去了。
没路了,下来吧。
讲真话,在这个大山的县城里当局长也真是不容易,局长是侗族人,爱开玩笑,看上去还干实事。
他永远走在前面,把我摔得远远地。
可能对我说的话有些耳闻,所以一路上都在拿我开玩笑。
“你不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吗?这个学校是离我们县城最近的了,怎么这就走不动了?”
一向有运动,在香港一个星期行一次山的我,在广西的大山里,
我,像一只小驴子举步艰难,喘着粗气。
幸好在山路边上看到了几个老人家,正在用石子下棋,我急忙凑上前,其实更是为了自己休息。
局长在上面终于等的不耐烦了,一边大喊大叫,一边又跑了下来说,“你走不动了吧,要不要我背你上山。”
我不理他,只是和老人们说话,老人们都是在笑,没有人和我说话,这时我才知道我们语言不通。
校长这才恍然大悟地说,我说忘了什么呢?记着抱了孩子,我忘记了拿钥匙。
(待续)
1, 《在中国做慈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420a40102drq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