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 08中秋上蔡纪行

(2008-09-16 17:27:59)
标签:

上蔡

艾滋病

中华红丝带

家园

阳光家园

分类: 河南助学

9月13日上午,搭乘上海到郑州的特价飞机,开始了此次上蔡之行……

亲爱的朋友,请原谅我的浪费,『浪费对于伟大的慈善事业来说,真的让我感觉是种深深罪过』本计划搭火车前往,但无奈“中秋”回家团聚的河南老乡早早地把上海通往郑州的火车票给抢光光了……也难怪,这个拥有全国1/10之一人口的贫困省,为了他们的家,为了他们的梦想,和我一样千里迢迢背井离乡,来到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拼命打拼,但我们的国家还没能力使上海到郑州的交通如同为上海到苏州旅游的人那样提供每隔3分钟一班列车的便捷。外出拼命的人舍不得把有限的钱在平时用在不菲火车费上来给国家铁路创收。他们只能趁着“中秋”这个特殊的日子回去跟他们日夜思念的家人来次简短的团聚。

 

下午3时,一路顺利,抵达了郑州。赶往郑州火车站挑了趟便宜的“绿皮”无座列车来弥补一下乘飞机的罪过赶往驻马店。经过四小时的颠簸,于晚上10点多钟,终于抵达驻马店。火车站附近找了个旅馆安顿下来之后,跟杨校长,胡校长,王晶老师一一通了短信报个平安。本想第二天一早到达上蔡的时候再通知他们,但又怕他们挂念,就事先跟他们说了一下。没想到,尽管我一再强调不要他们着急,我明早到了上蔡会跟他们联系。但他们还是在第二天一早便候在了上蔡汽车站。作为河南老乡,我深知河南人骨子里的淳朴与热情,他们不善言辞,却又在举止间流露出最真挚的热忱;无需鲜花和拥抱,而是用他们的目光盯着一辆辆抵达的客车,用深切的期待,用端正的站姿来恭候你的光临……鲜花和拥抱又如何能比得上这样的礼遇?生就朴实耐劳的河南人,永远都是用这种“傻傻”的等待来迎候客人的光临。他们对车子到达的时刻心知肚明,但他们依然却还是早早地侯在了车站口恭候着你……谢谢您们的礼遇,这样子让我这个老乡有些感觉承受不起……我不是什么贵宾,只是你们普普通通的老乡……就这样在胡校长和王晶老师一个多小时的等候之后,我于次日8点多钟终于抵达了上蔡,而一路上,杨校长不时的关切的短信也让我感动不已。谢谢你们!

 

简单的介绍之后,突然得知王晶老师昨天一直到晚上我发信息的时候都还在输液,心中顿生添加了几分惭愧……不知道他们是否吃过早餐,执意要带我去吃,因为我已经在驻马店的时候吃过旅店里提供的早餐,就没再强求,一起拦车往家园走去……

 

胡校长是个30出头的一位精干的人,很热情,也很会说话,让人心里热乎乎的。王晶老师,24岁了,河南大学的本科生,从家园成立之初就一直在那里工作,亲历了家园的一切事务。这个三年前就让我赞叹钦佩,又一直被张秘书长时时挂在口上称赞不停地女孩子如今能谋面,真的有种说不出的亲切。仿佛是多年未面的老友,一看就知道是个踏实,实干的人而且有有着和心灵一样美丽的外貌。她话不很多,但恬静的脸上一直自然亲切的带着微笑,稍显拘谨但又同样热情而真挚。她说她一眼就从车上看出来哪个是我啦,哈哈,真感动:) 真的得感谢她们。如果称“校园”是家园的话,他们就是孩子的父母,是他们用自己无私和博大的爱养育着家园中的每一个子女。

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wbr>- <wbr>08中秋上蔡纪行

精炼的胡校长

 

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wbr>- <wbr>08中秋上蔡纪行

文静的王晶老师

 

 

经他们简单介绍才知道原来有两个家园。一个叫做红丝带,我在上海的时候听到的消息大多是关于这个名字的,另外一个名叫“阳光家园”,我还不很熟悉的名字。我们先驱车去往红丝带家园——这个当年温总理来过的地方。

 

家园校舍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我的观念里应该是如我20年前的母校那样是一排又破又矮的土墙草屋,但当车子一停在它的门口,看到一堵气派的红色大理石门上镶嵌着的几个苍劲的大字——“中华红丝带家园”时我便彻底转变的我的观念。一眼望去,鲜艳的红旗高高地飘扬着,绿油油的操场,整整齐齐的楼房,两座优雅别致的小亭阁,健身器材……一切都很现代……这样的校舍,应该在农村来说算的上高档了吧。我已经很多年没回我的小学母校看过了,它现在的样子大概也不能和“红丝带”相比吧?我很庆幸孩子们有着这样一个超乎我想象的美好的家园,一定在这里会生活的很开心吧……但遗憾的是,由于是中秋节,第一次法定假日,空荡荡的校园里没看到一张开心的奔跑或者嬉戏着玩乐的孩子,让校园里少了些生机,我的心里还是有点失落……尽管来之前已经被告知孩子们都回家了,由于刚开学,再加上秋收,孩子们想念他们的爷爷奶奶的同时也想回家替他们做点家务,所以,偌大一个校园里空无一人。再想到孩子们不到10岁的孩子就要帮着爷爷奶奶去农田里帮忙收玉米,心里酸楚楚的……

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wbr>- <wbr>08中秋上蔡纪行

 

步入校园,径直走进了1号楼,首先看到的是温总理亲笔题写的“温习家园”四个醒目的大字。

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wbr>- <wbr>08中秋上蔡纪行

 

这是一栋教学楼,不很大,但为了营造家的感觉,专门按照北京“四合院”的风格做了布局(不知道这个创意是不是来自时任全国工商联中华红丝带基金的大黑猫秘书长?)。这四个字饱含了温总理对家园的殷切期望,寄托了总理的无限关怀……奉献爱心的人真够细心的,为了孩子们,点点滴滴都想得如此周到,做得如此细致。无意间惊动了旁边园长办公室里正在趁着假日继续加班的园长(真抱歉,我忘记了他贵姓)一个默默的、稳重的中年男子。听胡校长说,园长的工作不分节假日,天天都陪伴、守候着家园和他心爱的孩子们……没太多说话,园长只是配合我们照两张照片便又回到旁边的办公室里低头默默的苦干了……

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wbr>- <wbr>08中秋上蔡纪行

敬爱的家园园长——孩子们的家长

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wbr>- <wbr>08中秋上蔡纪行

 

除了园长,还有一位位年轻有为,乐于奉献的孩子们至亲至爱的父母们……

 

下面就跟着我把家园逛一圈吧,我就不多做评论啦……也如我一样,由于时间关系,再加上急着看孩子们,“参观”的心情越来越差,有点走马观花的感觉。我知道,此行,关键的还在后面……

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wbr>- <wbr>08中秋上蔡纪行

 

 

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wbr>- <wbr>08中秋上蔡纪行

教学楼

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wbr>- <wbr>08中秋上蔡纪行

孩子们计算机房

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wbr>- <wbr>08中秋上蔡纪行

孩子们的卧室

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wbr>- <wbr>08中秋上蔡纪行

餐厅

 

至此,我把家园从前到后参观了一遍,看到这个耗资760余万的家园,我相信这里会是孩子们美好的家……这样规格的学校,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也无非如此了吧……这对于这群有着沉痛遭遇的孩子们来说或多或少能算是一种幸运吧……

而后,我们告别了家园,来到了离家远不太远的一对我们资助的雷翠萍,雷彩萍姊妹家中……老远,在车上我就看到了在村里路口上迎接我们的两个孩子。姐姐有十二三岁,妹妹只有七八岁,他们的父母已经在几年前去世了……孩子们很腼腆,有点害羞,见到我,没说话,默默地低着头带我们去她家里……我拉着姐妹俩的小手,他们攥得的紧紧的……眼睛里流露着真挚的感动。尽管,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的孩子,我见识和经历过贫穷,我对姐妹俩家的贫穷有着心理准备,但当我看到那一排陈旧破败的草房的时候,心里还是一颤,甚至我没勇气松开孩子的手,去掏出背包里的相机来拍照……我怕,我怕我无意间的举动会伤害到孩子们的自尊……相对于“家园”来说,这里的简陋与之形成宣明的对比……其实,我相信,孩子们心中,再好的家园也无法寄托对亲人的眷顾,对自己真正的家的爱慕……相信这里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着无限自己的父母美好的记忆,这种记忆是无法复制的……

步入简陋的大门,从院子里走出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他仿佛在门前的凳子上等了许久,听到院外的动静就开始一颠一颠地朝门口走来,老人不时的重复着,又麻烦你们了……

 

Tony 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從化,進發!
后一篇:王帅先生印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