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心灵沐浴爱的光辉
(2008-09-08 14:57:36)
标签:
教育校园生活河南红丝带情感杂谈 |
探访河南蔡沟中学那天,明明苏老师他们和我一起时,我记得拍过照片,今天怎么也找不到了。
我又记得当时几个粗粗壮壮,温文尔雅的男老师坐在那里,让我不太好意思拍照。
可是至今,他们的坐姿和脸庞都不能让人忘记。
有什么比老师这个名字,更让人尊重呢?
有什么比开学这一天,
2008年的教师节就要来到了,在此大黑猫仅代表Uncle包,及全体基金会的同仁说一声:
老师——您辛苦了!
————————————————————————————————————————————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作为一名教师时时刻刻面临新的挑战。无论是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事业是神圣的,而教学却又是平凡的工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没有轰轰烈烈的英勇行为,只有长期的默默奉献和辛苦耕耘。作为一名班主任则更需要淡泊名利,“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来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更需要把自己的爱无私的奉献给学生。
可是,怎样把爱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学生,这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门艺术。
一 把对学生的爱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孩子在爱中长大,他便学会了爱,在仇恨中长大,他便学会了仇恨。作为班主任,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爱是信任的基础与前提。师生间有了爱,班级的一切工作才能有序进行。所以,无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把负面、消极的情绪转嫁给学生。而是要以自己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更不容许教师讽刺、挖苦、嘲笑、体罚学生。这对学生人格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教师的爱心越厚重,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就越突出。
二 有效与学生沟通,做到因材施教
可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与学生却缺乏真正的沟通,老师只是凭借我国传统文化对教师强势地位的设定,对学生提出要求,发出指令,却忽略了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沟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对抗的心理,直接影响着沟通的效果。
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多体验学生的感受。最好是进行虚拟的角色互换,多了解对方的感受,接近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更多的共鸣。
同时,要坚持贯彻个别对待原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只有在教学工作中,采取观察、谈话、找家长、或其他老师调查等手段,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在积极的方向上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体现。
三 要实行赏识教育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曾谆谆的告诫我们:“只要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现实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能学会的东西。”不言而喻,只要育人得法,学生均能成长为不同领域的建设型人才。常言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这个道理。要坚信:每一名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信任的教育下,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都会走向成功之路。
四
爱学生,并不是说对学生一味放纵,而是要严爱相结合,“严”与“爱”不能过分的倾斜于任何一方。爱,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形成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班级气氛,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但是,青少年学生是诸多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但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能力;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但却不会处理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他们渴望成才,但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由此可以看出,一味的强调个性发展,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成长也不利。所以,只有辅之以“严”,“严”“爱”相结合,学生对班主任才会既亲近、理解,又具有仰慕心理,才会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学记》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当学生认为班主任是可以亲近、可以信赖的人时,学生才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所以,只有让学生的心灵始终沐浴在爱的光辉的照射下,孩子的思想、品德、情操才会得到熏陶,获得飞跃。那么,教育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便能得到最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