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汶川地震助学赈灾义工慈善助学杂谈 |
分类: 河南助学 |
2008年5月20日清晨六点,Michelle与Yami从睡梦中睁开双眼,此时已是汶川大地震第九日。
她们所处的位置是成都市中心人民公园的一块空地,身下是昨晚搭起的简易地铺,身边是陆陆续续醒来的成都市民,各式各样的铺盖和帐篷。
就在前晚,四川电视台、电台反复播报省地震局公告:19日至20日汶川8.0级地震区域可能发生6至7级余震,请各级政府做好预防应急工作。当晚她们和所有的成都居民一样,搬出住所露宿街头。19日晚平安度过,20日的风险更甚。
Yami平静地发出一条信息,“德阳计划照旧,8点30分成绵高速路口见。”然后起身与Michelle去住所取千里迢迢带来的赈灾物资,准备奔赴“5.12”大地震第二重灾区德阳市绵竹县。
Michelle和Yami均是NGO(非政府组织)成员,她们是香港龙赛教育基金和尚德教育基金会的理事兼秘书长和项目主任。成都之行中,记者有幸和她们相处了两日,感受到了她们这些来自民间的救灾力量的速度、勇气与爱心。
“5.12”汶川大地震震撼全国,政府迅速作出指示,展开大规模的救灾赈灾行动,而代表民间力量的NGO也反映迅速,火速发出募集赈灾物资倡议、组织专业救灾人员,它们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川蜀大地,深入到都江堰、汶川、北川、绵阳、德阳等重灾区投入抢险,在捐助物资、医疗服务、心理咨询、志愿者管理等等方面展开积极有效的救灾工作。
“得知地震情况有多么严重后,我们立刻就决定去灾区,看看基金会能否提供一些资助,但是之前已经有河南红丝带家园的行程安排在前,而且已经拿到订好的票,所以我们决定按照原计划先去河南,制定好救灾计划,准备相关物资,再从河南转飞成都。”Yami告诉记者。
香港龙赛教育基金由前“环球航运集团”新加坡总裁包玉书先生创立,主要任务为展开贫困地区的励志助学、助教及其他相关项目,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自成立以来,已经在贫困地区捐建或捐助了多所学校,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而尚德教育基金会则由原籍福建的旅美华侨林尚德先生创建。
河南之行中除了按照原定计划看望龙赛基金长期资助的河南艾滋病孤儿村中华红丝带家园、蔡沟中学的孩子们之外,又多了一项任务,即采购去四川的救灾物资。
Yami面带感激地回忆起采购救灾物资的经历。5月18日下午,Michelle与Yami马不停蹄地奔波于郑州各大药店、医院,采购灾区急缺的药品、消毒品、防护用品等,但是被告之很多物品也是因为赈灾都卖断货了,但是这些卖断货的单位一听也是为救灾而采购,都主动帮忙打听其他货源,最终终于找到几家单位采办齐整了消毒药片、口罩、手术器械、手套、防护衣、食品等救灾物品。
“郑州人民都很热心救灾,走在路上随时可以看到一些单位在门口自发组织捐款,大家都很踊跃;酒店的网络不好,可当当他们得知我们要去灾区后,马上找人给我们快速维修,还说什么时候退房都可以;在机场,听说我们运的是救灾物资,
80多公斤的包裹,他们都给我们免费托运,机场托运包裹行李的几乎全是救灾物品……”Yami回忆道。
5月18日当晚,二人从郑州抵达成都,在成都逗留的时间不会太长,她们决定去灾区孩子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慰问、考察,与当地政府联系。
相对于其他NGO单位,Michelle表示香港龙赛教育基金和尚德教育基金会的特点在于教育和校园管理,因此她们的资助将以灾后学校重建为主。
5月19日,第一站,都江堰。这里离成都约60公里,当看到受灾严重的聚源中学时,她们被深深地震撼了。震垮的一座教学楼有初二、初三两个年级18个班,如今化为一片废墟,操场上洒满了生石灰,空气中飘着焚香的味道,废墟上散落的课本,学生的小鞋,扑鼻的异味,花圈,耳边悲痛的哭声,一切提醒着人们那些鲜活的生命已不在。
“对面的楼只是有裂缝,而这些废墟下面至今还埋着20多个孩子。”Yami流着眼泪说。
离开聚源中学,二人前往都江堰市区。先到救灾指挥中心和当地政府打了招呼,接着就前往新街小学,这是和聚源中学受灾情况差不多严重的一所小学。
从新街小学出来,她们去都江堰的物资调配中心捐献物资。
离开都江堰后,Michelle急忙联系驻四川的其他NGO人士,德阳市当地政府、教育局,安排好第二天的绵竹之行。当日晚间成都市内到处传着汶川地震带将要发生6-7级余震的消息,全市又是一片恐慌,这便有了开头一幕。
5月20日,第二站,德阳市绵竹县及辖区乡镇。由于乡镇学校大多依山而建,建筑质量低下,这里的学生伤亡更为惨重。
一路可以看到,目前德阳市、绵竹县的房子基本都成了危房,灾民们都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里。12点48分,在绵阳市教育局有关人士的带领下,一行人进入汉旺镇,整个镇子在地震中移位严重,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废墟,成了一座冷寂的空城。
其他乡镇也受灾惨重。“九龙镇有一个学校800多人就出来40多个,武都教育中心600多个学生;目前已经找到100多个孩子的遗体;遵道镇一个89的幼儿园全部被埋,只有38人活了……”绵竹县教育局教育科长唐军痛心地说道,“全绵竹、什邡已经没有一间教室可用了。昨天,大规模的救援部队、直升飞机开始进住天池、清平、金花三镇,搜救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中。”
绵竹县行程的最后,Michelle和Yami来到绵竹县灾民救助中心,看望临时被收容在这里的灾区孩子们,他们中有的已经失去了父母亲人。Yami把带来的食品、生活用品、儿童文具递到孩子们的手上,善良的孩子们可能还不知道他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仍然用最纯朴的笑容欢迎着远方的客人。
Michelle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河南红丝带家园的孤儿们写给灾区孩子们的慰问信,这些信被仔细地折成各种好看的形状,代表着远方同龄朋友们的祝福和爱。
钟安迪是一个至今父母消息全无的孩子,记者看到他非常认真地看着一封远方来信,眼睛湿润。信上红丝带家园的一个孩子写着,“只要有人爱,就不会孤单,就会幸福,我们永远在你身边。”
离开绵竹的路上,二人的心情都非常沉重,Michelle表示要在四川灾区建立一到两所希望小学,通过长期地人力、资金方面的投入,让这些孩子尽快接受先进的教育,同时也会通过其它NGO,通过与当地政府的合作,以更多的方式帮助灾区的教育重建。
“回去后我们就会立刻把我们的考察结果上报理事会,拿出建希望小学具体的计划,这其中也需要跟当地政府做好沟通。”
她告诉记者,赈灾救灾不仅仅是政府的义务,也是全国各地NGO组织的迫切义务,大家都会通力合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展开救助工作。
5月21日上午十点,Yami在电话中告诉我,她们又在去绵竹的路上。
“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是离开成都的机票反正现在也买不到,我们想再过去做一天志愿者,”她说得轻描淡写。余震传言的阴影仍然还在绵竹等重灾城市弥漫,还有阵雨不断的恶劣天气,但是她们想到的是那些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在泥泞中搭起简易帐篷的孩子们,那些连日操劳疲惫不堪的灾区老师们,却忘了自身的安危。
NGO,不只是救援,更是永远延续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