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绿丝带汶川地震校园赈灾纪行杂谈 |
分类: 河南助学 |
这次来四川,我们身上还背负着几个任务,一些网友和车友会、BLOGBUS网站委托我们给孩子们买点东西,海蝶公司单总和歌星阿杜还有很多朋友要我们帮忙看看孩子的情况。《豫约》杂志让我们看看孩子们的精神状态,准备下一步派专家来给孩子做心理疏导。
晚上回酒店,我在一个论坛上看到网友发的照片,是钟安迪和小孩子们玩的照片,我心里想,坏了。媒体的目光果然集中在了孩子身上。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希望大家去救助中心的话,多关注一些别的孩子。尽量不要只和媒体聚焦的孩子交往。这样对谁,都会更好。
还没聊两句,旁边就有个男人跟了上来,原来是林林的爸爸。我怕他不放心,赶紧说明来意。他的四川话我不是听得很懂,只能大概了解。爸爸在清平县的某个矿山工作,地震发生以后,他们很多人都被压在了矿下,整整四天的时间,他们在黑暗中互相鼓励,仅有的一点水,也不敢喝,只能润润嘴唇。四天之后,他们想尽办法逃了出来,在救助中心,他和家人们团聚了。
爸爸讲自己事情的时候,林林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我问他,那时候很想爸爸吧!他使劲点头。我赶紧说,爸爸就在旁边啊!以后都不会走那么久了,所以要开心点儿!爸爸身体不好,还需要你照顾呢!学林的表情始终没有太大变化,一直到最后,我也没看到他真正的笑容。
恐惧和离别,大概给他留下了太深的烙印,对大人也是一样。在我和孩子们聊天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家长几乎都和他们寸步不离。他们现在很脆弱,实在经受不起再一次变故了。
这个漂亮的小女孩叫晨晨,刚上二年级,看她的口罩上带着血印,把我吓坏了,赶紧过来和她聊天。
问了才知道,口罩上的血迹是流鼻血造成的。在救助中心,我发现至少五个孩子,都有流鼻血的现象,问晨晨的妈妈这种现象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说地震当天就有,不过应该不是大问题,以前天气热,干燥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又给医生朋友打了电话,他说每个人的解剖结构不一样,孩子尤其容易流鼻血,天气热,尘土太大都可能引发。如果很快止住就没多大问题。我这才放下心来。
晨晨还算外向,我跟她聊了聊上学期的课文,介绍了自己,她很快就跟我熟悉起来,告诉我,她害怕。我说你怕什么呢?她可怜兮兮的望着我,说怕地震。我实在不懂儿童心理学,只能安慰她,地震就跟拍球一样,第一下最高,以后慢慢的就低了,偶尔有点余震不要紧的,过去这么多天了,马上就彻底消失了。而且妈妈在,这么多人在,外面都是解放军叔叔,很安全很安全。她高兴了,拉着我的手就往她住的帐篷走。
我刚到帐篷门口,晨晨一下就脱了鞋跑进去,拿出日记本给我看。“老师老师,今天发了本子,我开始写日记了!”我看到新本子的第一页只有日期、天气和星期,就笑了。这时候晨晨妈跟我聊天,她讲地震那天的详细经历,晨晨在一边不高兴,老是抢妈妈的话。
其他人也是这样,他们一旦开口,就一直说下去,我理解这种强烈的倾诉欲,如果可能,我愿意一直这样听下去,可是,心里又惦记着多找几个孩子聊聊,还怕大黑猫找不到我。实在没办法,我拿出名片塞给她,让她有什么需要尽管给我打电话,狠下心来,匆匆的和她告别
而晨晨,在一边瘪着嘴,她不开心了……
回到原地,大黑猫还是一个姿势在照相,顾不上心疼她,我又跑去跟孩子聊天,更多孩子的故事,让我慢慢道来。
红丝带家园孩子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