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黎城民间黎侯虎
山西省黎城县古称黎侯国,这里的妇女们制作布艺老虎,黎侯虎因此而得名,是黎城民间手工技艺的一朵奇葩。“黎侯虎”流传于黎城的黎侯镇、停河铺乡、东阳关镇、黄崖洞镇一带,世代传承不绝。商周时期,黎侯境域人们以“虎”为图腾,从黎城西关村出土的西周古墓可以证实,虎形器在当时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祭祀、军事活动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当时社会风俗与精神信仰的重要特征。
(展示出土的器物)
清末民初时,黎侯虎已成为黎城百姓婚娶喜庆的必备之物,在黎城县赵家山村一带,黎侯虎是妇女们竞赛女工技艺、展示心灵手巧的主要器物。现在人们在“望月子”(孩子过满月)、“结婚典礼”、“开业庆典”等活动中都沿袭着相互赠送黎侯虎的风俗,成为当地一种特殊的文化传统习俗。
“黎侯虎”民间手工艺种类繁多,形式丰富。从材质上区分,有布艺刺绣类、草编类、剪纸类、玉石类和根雕类。然而,布艺刺绣黎侯虎作为“黎侯虎”民间手工艺品的代表,长期以来,最具艺术特色,也最受当地群众欢迎。以黎侯虎为主的布艺刺绣类还有虎头帽、虎头枕、老虎肚兜、虎头香包、手工绣球、绣花鞋、绣花拖鞋、绣花鞋垫等30多种手工刺绣品。
“黎侯虎”制作工艺主要分六个步骤:
1、
2、
3、
4、
5、
6、
“黎侯虎”的主要特征:
“黎侯虎”作为北方民间手工布艺的代表之一,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1、
“黎侯虎”肢体造型粗、短、胖,表现了敦厚、健壮的形态;四肢微微外撇,呈现地生根状;头微昂,从态势上塑造了虎虎生威的精神劲和孩子般的天真可爱味道;黎侯虎无尖角、硬刺,突出了团块美,符合民间玩具共有的造型法则,显现出了一种简约美和质朴美。
2、
“黎侯虎”虎体纹饰简洁大方,不繁缛,虎体前后两朵略带旋风状花纹,表示了动物皮毛生成的规律;在色彩上,外表用黄色棉布做底色,奠定了老虎的基本色调,腹颔配以红布增添了吉祥与喜庆之感。尤其是虎蹄足端处饰以篆书体“心”字形纹,是一种象征性的标识。体现“黎侯虎”富于亲和力的特征。
3、
“黎侯虎”讲究雌雄配对,其区别在于虎脊纹饰,由整块布料剪成一阴一阳、阴阳相合的波纹状,分别帖于雌雄两虎背上,从而区分其性别。选择在脊骨方位,具有深刻的含义,因为,包括动物人类在内,脊骨是身体生命之要害,在要害部伤巧妙渲染,明借虎物,暗喻人类,表达了民间传统的阴阳结合而生生不息的生殖繁育观念。
4、
“黎侯虎”最基本的一点是重神似而不求形似,用抽象的表现反映其本质的,内在的精神状态。
“黎侯虎”五官形制特殊,眼睛以桃形为基形,选黑、白、红三色次第装饰,眼珠以金属泡盖钉镶嵌,下脸以长平针和盘针法装饰睫毛,眼上配以群青绸缎绪边花瓣眉,显得精神活泼。鼻子选用绿色绸子包填而成,从表面上看似一树叶,又分明在鼻子的位置。嘴巴微张,红口白牙;虎须本是刚劲如针的,但却剪出一枝美丽的兰花,熨帖在老虎的嘴角,使本来龇牙咧嘴的凶猛之态,在这里却一反为喜善之像。
5、
“黎侯虎”源于黎城古老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了黎城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鲜明的民俗特性,是黎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制作使用的吉祥物。如黎城俗有给出生的小孩“望满月”的习俗。在“满月”那天,由孩子的姥姥拿上“虎”,放到小孩怀中,意在示意小孩象虎一样健壮,然后小孩母亲再把“老虎”放在小孩的身旁,虎头冲向小孩身体,示意这只“虎”能护佑孩子健康成长。黎城百姓每遇嫁娶庆典等重大节日活动,有相互赠送黎侯虎的风俗。
“黎侯虎”集观赏、收藏、馈赠于一体,有鲜艳绚丽的表现力,又有纯朴的乡土气息,还有赐福、镇宅、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