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视文学剧本电视剧韩寒刘震云娱乐杂谈 |
分类: 评论 |
小说变身影视:明规则和潜规则
http://s11/middle/4cb3c333t86e0de836afa&690
本文贴于5月19日
究竟什么样的小说最适宜改编成电视剧?换而言之,用什么样作品改编剧本成功率最高?这不但是令影视公司老总们感到迷惑的事情,也是一个职业编剧面临的重要课题,当然更是众多小说作者们想迫切知道的。本文从个人经验出发,探讨电视剧对文学的种种“特殊需求”,以及当前影视文化之下,改编剧本时不为人知的“关键因素”。
屈指算来,近两年间不同影视公司的邀请我改编他们买到拍摄权的小说不下十余起。我个人觉得,这些小说中只有少一部分值得投资制作剧本。而其中比较容易成功的更在少数。因此我猜测,一个成熟的编剧往往会忙于推掉送到面前的合作邀请。毕竟编剧不同于演员和导演,编剧是主创人员中工作周期最长的,明智的编剧决不会勉强写自己不看好或者不擅长的题材。
归结到什么样的小说最有机会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我首先说的就是,不一定是最好的小说就最有可能被改编成影视。很多优秀小说作品,或因为内容、因为投资、因为技术,因为其他种种有形和无形的限制,而未能拍成影视。同为刘震云老师的作品,《温故一九四二》是力透纸背的骇世之作,但是却与影视绝缘;而精神颓废的《手机》却是影视通吃。再比如韩寒的小说《一座城池》,就故事内容说,比已经拍成的所谓“青春励志”电视剧要高明许多倍,但因为其对生活对人性犀利的映射,使得影视公司不敢碰触。而在网络上流行一时,怀着“做鸡情结”,杜撰“小姐”和多情嫖哥美妙故事的某小说既是文字垃圾,更是精神垃圾,最后居然又能变成影视垃圾。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小说是不是被影视公司选中,跟小说本身的质量完全没有关系。当然这跟小说的社会影响和小说作者本人的经济收益有很大关系。也许这是中国文学的悲哀,真正具有艺术含量的东西,可能卖不出价钱。
第二点我需要说明的就是,改编自小说的影视剧不存在所谓“忠实于原著”的问题。如果是家喻户晓的经典文学,也就是说,影视观众也是小说作品的读者,那么对影视公司和编剧还有一定的约束力。如果是一般小说作品,没有哪个影视人会拘泥于原著的内容。小说和影视的关系是,小说仅仅是影视这个浩大工程的起始点。影视对于小说从来就是拿来主义,而决不是给小说做嫁衣。
于是这里自觉和不自觉地出现了一种规律,就是被拍成影视作品的小说,需要具备一些共有的特质。首先还需说明的是,被影视公司看中的并购买影视拍摄权的小说,并不等于就会被拍成影视作品。我记得某影视公司,苦苦搜寻可供拍摄的剧本,而与此同时手里却有将近20部买了拍摄权的小说。
影视公司的老总能够一拍脑袋稀里糊涂地买下一堆小说,他们也可以一拍脑袋稀里糊涂地签下一堆不够聪明的编剧去改编这些小说,但是如果小说本身不具备改编成影视的基本条件,那么这些剧本注定是要失败的。正像每年有一半拍完的影视作品会被丢在库房,永远不能和观众见面一样,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影视剧本,会永远存放在电脑硬盘里,而不会跟剧组见面。
那么影视对小说有哪些期待呢?前面我说过,影视公司老总买小说拍摄权可以因为任何理由,但是送到到编剧手里——我说的是以好莱坞标准衡量的职业编剧——则一定会用一套专业尺度去判定小说的影视素质。
这里我讲一下我个人对小说的期待。正像前面提到的,我不在乎小说写得如何。我自己也曾出版过几部小说,对文学略知一二。以我从好莱坞接受的影视教育,我认为影视作为大众娱乐手段,是进不了艺术殿堂的。影视无非是以文学为基础,通过艺术形式而达成的商业行为。所以我不在乎小说写得如何。我期待的是这部将要被改编的小说,至少提供我以下要求中的一个:新颖的创意、出色的人物关系、鲜明的人物形象,或者精彩的故事情节。至于小说的文学性、思想性、时尚性、语言、风格、结构等等,并不构成影视改编舍取的因素。在这四条当中,我最看重的是前两条。其实影视从小说里寻找的主要是创意,而并非人物和故事。对于任何合格的编剧,塑造人物和编织故事应属于基本功。而一个好的创意却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得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姜伟可以把一个短篇小说“改编”成四十五万字的30集电视剧本《潜伏》。
这里说的创意是影视概念的创意,而不是小说的创意。小说的创意相当宽泛,而影视创意则十分简单。那就是,拍成影视作品能否具有新意,能否跟同类题材有明显的不同。至于出色人物关系,实际上就是在人物设计上,为构成新颖创意提供可能性。换而言之,假如小说没有新颖的创意,但是其中的人物关系能够让编剧产生出比较好的创意,那么也容易改编成为影视。
没有以上四点,即使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哪怕有人卖了拍摄版权,但是距离制作成功还有遥远的距离。
这里还有一条潜规则下的因素,那就是作者的名气。前面说过,影视是艺术化的商业行为,所以倘若小说作者是一个名人,哪怕这部小说什么影视因素都不具备,哪怕它是堆文字垃圾,也照样可以进行影视“改编”。反正影视公司出得起价钱,请一个编剧高手来点石成金。自然,这个名人不能仅仅限于文学界的名人,而必须在影视观众群体中也有大大的名声。为了打电视台这个“鬼”,影视公司要借助名人这个钟馗。
写小说不容易,改编影视更难。小说作者要有思想准备。
就纯文学来说,影视决不是一种衡量标准,更应不是追求。当然如果你有一个影视梦,干脆直接写剧本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