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闻联播新闻央视改革罗京杂谈 |
分类: 评论 |
丑陋的《新闻联播》终于不得不改革了
近日,各个网站谈论较多的是著名播音员(或称主播)罗京的不幸病逝的消息。 但是关于他曾经工作过的《新闻联播》的另一则新闻却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新闻联播拟减少领导人报道 增加监督和批评内容》。
“《新闻联播》从形式到内容都会有比较大的改善,这也是从适应观众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昨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央视《新闻联播》即将进行大的调整,“尽管具体日期不确定,但不会超过本月”。
“这可能将是10多年来央视新闻节目最大的调整。”喻国明表示,他是日前参加央视关于新闻节目改版的研讨会得知这一消息的。喻国明说,《新闻联播》在过往时间里确实存在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问题,调整后将与老百姓更贴近。
毋庸讳言,《新闻联播》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新闻界的一个超级笑话。因为它非要自称为“新闻”联播。从任何角度讲,《新闻联播》中最缺乏的就是“新闻性”。好了,我知道,谈新闻性,大概需用一本书的篇幅才能讲明白,甚至弄不好还会陷入政治性话题,给所有的人都找来麻烦。我只想用通常人的观点,用老百姓的话说什么是新闻性。见过《手机新闻短信报》吗?每天早晚两次,短短的十几条消息,让你几分钟就可以看完。它把你想知道的,跟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大到国家政策,小到文体花边,都简述一遍。这就是新闻!《手机短信报》的“特点”是,不看是不知道它说什么的。但是《新闻联播》的每天30分钟,你不看也知道:五一了,它告诉你,沈阳五一节是怎么过的,广州五一节气氛如何,西藏人五一节都怎么高兴的;六一了,它说北京小朋友游园,云南小朋友唱歌,新疆小朋友跳舞。还有七一、八一,都不在话下。赶上啥也说不上的日子那也没有关系:吉林某单位学习科学发展观,有什么好人好事;山东城镇学习科学发展观,经济怎么持续发展……
《新闻联播》的本质是什么?是站在编辑者自己主管意念里,猜测上级宣传主管部门的意图,然后用电视媒体的形式,去将此意图画面化。有人会说,央视就是政府的喉舌,这么做,旁人可以不喜欢,但是你无可指责。其实,我并非针对《新闻联播》本身的宣传性质。我明白,新闻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理念的体现。世上从来不存在客观展示生活这种新闻。新闻本身的确就是一种宣传,只不过有手段的高下之分。
《新闻联播》的手段是极为拙劣的,它的失误在于主导人员极端不敬业,它只会简单地甚至粗暴地陈述自己(未必是它所代表的政府)想说的,而公然忽视人们希望得到消息。举一个例子,每天大量充斥《新闻联播》的内容是观众并不喜欢看的会议报道。《新闻联播》主管会说,这是上级要求的。不错,上级要求报道会议,但是并没有让你们把会议拍得那么丑陋吧?并没有让你们把会议拍成了一片秃顶老头们在听报告吧?如果稍微敬业一些,《新闻联播》可以在会议场面中插播相关的有趣的资料片,不但丰富了画面,而且更加直观,容易让观众对话题感兴趣。可惜,《新闻联播》是不屑于做这种努力的。
前些日子《新闻联播》报道《新物业法》出台的消息,给了法院一个镜头:从门口的武警到大门进出的人,统统穿着厚厚的棉衣。拜托《新闻联播》,能否稍稍敬业一点?这是在夏日播出的新闻,居然敢接入冬景镜头,是觉得观众好糊弄还是你们为之代言的政府好糊弄?
《新闻联播》以往大量报道领导人活动的情况将会有大的改变,“将减少到很低的程度。”届时,《新闻联播》将会增加舆论监督和批评的内容。
“减少领导人活动的报道,是央视台里的要求还是广电总局的要求?”早报记者问,喻国明回答说,“(这是)来自于更高领导的要求”。
真的,看来政府并不好糊弄,我们的政府想“与百姓更贴近”,而那些只会贴近政府而无视观众的《新闻联播》似乎与日无多了。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