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雷VS段奕宏
(2009-05-14 12:49:44)
标签:
孙红雷段奕宏潜伏我的团长我的团康洪雷兰小龙影视娱乐文化 |
分类: 评论 |
孙红雷VS段奕宏
把这两个人的名字放在一起,是关于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的新闻。于是本文就从这个话题说起这两位演员。至于那个奖最终给了谁,我并不关心,就是他们两个人都没有获奖也无所谓。坦白说,一个演员的价值,素来是观众说了算,而不是奖项说了算,特别是中国的奖。
我想说的是,2009年电视剧的巅峰,很有可能最终就定格在孙红雷和段奕宏表演上面。而其他的演员,包括男的女的,恐怕都在远远地排在他们后面的第二梯队中。这我个人的看法。之所以敢这么说,也包含了对下半年的新戏怀有一定的轻视。
归到孙红雷和段奕宏,他们塑造的余则成和龙文章是近年来中国影视的画廊中难得的惊喜。他们的表现,使得其他演员在平常看来十分出色的人物塑造,显得黯然失色。
即使作为不容易进入情节的影视同行,我仍然感觉,看孙红雷的戏是一种享受。他对角色的把握和人物呈现,有一种游刃有余和的感觉。他的表演那么轻松自如,让你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想不忘我都不行。
《潜伏》中的余则成,几乎彻底颠覆了孙道临创造的,统治了逾半个世纪的隐蔽战线无名英雄的形象,也让柳云龙在《暗算》里对钱老板的成功塑造显得平淡无奇。
孙红雷出演主角,已经让人充满期待,但是高期望值之下,人们仍然不断感受到惊喜,足见其功力非同小可。那不是演员刻意地自我表现,更不是炫耀技巧,像某些感觉良好的大腕那样。孙红雷的表演,似拙实巧,平淡中含着神奇,让观众于无声处听惊雷,惊愕之中却叹为观止。
我看《潜伏》是在年初。那时候看着这个演技派高手在镜头面前呼风唤雨,而又应付自如,我忽然产生了一种感想。有了孙红雷,中国演员在表演上将不再羞愧,中国影视也无需再依靠武星、女星和老态龙钟的周润发走向世界。但是,高处不胜寒的孙红雷,寂寞之中还能够维持多少年的状态呢?
事实证明,我是庸人自扰。在《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炮火声中轰然而出的龙文章,让孙红雷不再寂寞。
那不单是因为龙文章形象的光荣绽放,更因为段奕宏在表演上站到的孙红雷的极端对立面。相反的风格,迥异的表现,同样的辉煌。2009年,中国影视人物画廊收获是何等丰硕!
可以说,龙文章这个角色彻底释放了段奕宏的表演天赋,从而带给观众的艺术感受几乎是难以言喻的。通常,人们对演员评价往往是演得像与不像,或者,用传神与否来界定。然而段奕宏在这里的表演已经超出了这种评价的界限。人们已经很难用表演水准来衡量段奕宏和龙文章的关系。段奕宏就是龙文章,就是那个紧紧缠绕着每一个能够体会《团长》内涵的观众心灵,永远也挥之不去的梦魇。
看《团长》,有的人说是康洪雷对战争的诠释;有的人说是兰小龙对电视剧的思辨;但是我说,团长最耀眼处就是段奕宏对龙文章呈现。纵观百年中国影视,从来没有一个中国英雄如此狂放不羁,如此张扬,如此反传统,如此敢作敢为,如此藐视世俗,而且在人格上如此震撼。这是因为,他的骨子里代表着国人苦苦寻觅了几个世纪的尚武精神。看到龙文章,段奕宏让你感到,再讨论表演已经太肤浅了,因为此时,你看到了自己所期待的真正的男人,真正的硬汉。当龙文章双膝跪下的时候,你泛起的不是眼泪,而是作为一个中国男人的尊严。
正像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最后说到的:什么胜利可以和这场胜利相比?拿破仑的那一场战争?奥斯特里茨那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
没有龙文章的中国影视,就不能代表这个民族的主流精神,更无法回应今天的观众的主流价值观。所以,《团长》艺术的价值,决不是某个人所能够否定的。
与孙红雷在《潜伏》中含而不露的表演大相径庭,段奕宏在《团长》里,激情四射,骇世惊人。这里你不得不感叹表演艺术的博大精深。没有孙红雷,中国影视表演就永远大气不起来;而没有段奕宏,我们的屏幕色彩绝没有今天的这般光彩夺目。更重要的是,没有其中一个,他们的另外一人就会感到孤单,而难以为继。也正是他们的“对抗”,让我们的表演艺术进入了新的层次。
壮哉,辉煌的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