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残废”的中国影视业

标签:
影视评论文化娱乐杂谈 |
分类: 评论 |
“半残废”的中国影视业
今天的中国影视,就是一个半残废。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因为它只有半边身子在发挥功效。那半个身子,就是影视存在所必需的投资、编剧、导演、演员、制作、发行,以及放映或者播出。对,这只能说是半个身子。另外的却是不可缺少又被我们极度忽视的评论和理论。
宽泛地说,今天影视业内所有的弊端,制作中所有弱智的败笔都跟评论和理论的缺失有关联。
先说评论,我指的当然不是“明星”八卦,也不是娱乐版所写的大块文章。我们今天的娱乐版,哪怕是打着评论名义,只能说是影视宣传,或者影视人宣传。这种文章,说穿了,就是票房、卖片子、以及主创寻找新的活儿的软性广告。它们对影视业的良性发展没有任何价值。
影视评论,或者用国外的叫法——“影视批评”的存在必须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一,评论者必须有独立人格。影视评论家决不能拿着制作单位的任何好处,替他人抬轿子。他必须立场超然;与制作人员相比,他的视角更广,他的目光更远。尽管影视批评家可能做不出最好的戏,但是他绝对知道最好的戏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且,也绝不放过对低于标准线的作品宣判艺术死刑的机会。
这种评论家中国有么?即使有一两个,恐怕他们也不能满足第二个必要条件:那就是,评论家必须有足够的影响力。我说的影响力不是某人的影评博文有多少万的点击量。而是说他的文章拥有足够的力量在一定范围内撼动影视创作的走向。换而言之,他的话,必须对影视“大腕”具有相当的“杀伤力”。因为他的评价可能左右票房收入,左右电视台的购片抉择。看,如果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恐怕在中国境内就找不到真正的影视批评了。
为什么中国需要这样的影视批评?因为没有它影视就会畸形发展。就不可能给观众带来持续的稳定的健康的娱乐享受。
现今中国影视界状况,说得不客气点,就是趋炎附势。在影视宝塔尖儿上坐着的叫“腕儿”,谁是“腕儿”谁就可以在创作中有绝对的话语权,在工作中随心所欲。中国的“腕儿”是没有力量可以制衡的,哪怕你是出钱的投资方。因为观众认“腕儿”,所以电视台/发行人就认“腕儿”;因为电视台/发行人认“腕儿”,所以投资方就必须宠“腕儿”。
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影视批评,所以便没有人“收拾”“腕儿们”的为所欲为,让他们头脑清醒些,让他们知道还要不断学习,接受挑战。没有影视批评,影视公司也无所适从:尽管“腕儿”的话不是百灵百验的,但是除了“腕儿”我们听谁的呢?
“腕儿”们其实也很悲惨,他们难道不想成为常青树吗?他们不想一个接着一个地出好作品吗?但是他们此时一没有方向,二缺少压力。当初没有成“腕儿”的时候,哪一出戏不是跟其他主创磨了又磨反复推敲?现在自己成了“腕儿”了,随便说说便一锤定音了。出好戏的感觉,自己都找不到!现在,那些快速上升的,有远见的影视人心里大概都有些害怕,在中国当“腕儿”感觉的确好,但是当“腕儿”之后的前途的确不妙。仔细数一下,“绚烂之极,归于平庸”的中国的影视“腕儿”们,可以说是前仆后继。
现在是大声疾呼中国影视评论家出现的时候了!但是且慢,我们有相应的为影视界广为接受的理论吗?如果没有理论,影视批评根据什么标准?如果没有标准,随意评判,评论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理论,本应该出现在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前者就不用说了,中国影视的学术机构可以忽略不计。大学教授们呢?我看也没有太多指望,表演专业我不敢说,编导教授们除了拾人牙慧啥也不会。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大学当教授的顶级收入,未必能够达到出色影视主创的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一流的人才恐怕很难落户于大学校园。评论家应该功力深厚,比制作者知识面更广,看得更透。在美国,创作人员的学位是艺术硕士(MFA),而评论家则必须读哲学博士。两种学位持有者,在职业上泾渭分明,是不能够互换角色的。
现在这种人才分配情况,大学不能提供足够的理论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对影视理论和影视评论的未来我并不感到悲观,因为我确信真正的高水平的影视评论家一定会出现。这是因为市场需要他们。任何行业的发展,决不会仅仅停留在制作领域。流通的需求,迫使市场对产品有一个接近公正的评价,让终端用户在消费之前对产品有所认识。影视产品也不例外。从影视产品的消费者到经销者,都需要一个消费参考和评级。单举电视剧的例子,众多的电视台,面对数万集电视产品,不可能每个台都占用大量决策人的时间,去观看并且研究每一集电视作品,然后根据自己的观众群体做出决策。随着电视剧生产质量的逐步提高,这个问题将越发突出。若干个超越制作方和购买方,代表电视观众的公共评价机构势必成为未来的强力需求点。
因为有足够的需求,便会有相应的高报酬,于是人才则不成问题。许多出色的影视策划人、媒体记者、还有那些曾从事剧本工作,文字和艺术造诣都不错,但是性格上无法做编剧的人,都可能成为出色的理论家和影评人。那时候,提到影视评论,再也不是指那些从影视公司拿了红包,然后给他们发通稿的人,而是既懂艺术,又了解市场,既能够点评作品,又能够给买方做参谋的专家。
以后观众们在消费之前,影视的购买方在见发片人之前可能都会参考了批评家的意见。而影视的出品方,会更加在意专家给予作品的评级,而不必化气力去运作官家赐予的某某奖。诚如是,影视运兴矣。
我是痴人说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