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的价值与实现
(2022-07-30 10:38:35)
标签:
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实现 |
分类: 作文讲堂 |
贺州学院
摘要:经验中心写作教学,是世纪之交新课改中兴起的一种新写作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强调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在专题性或综合性活动后进行写作。这种写作理念的价值在:它是一种经验性的、群体性的、高效的写作。其认知偏差在:轻视写作知识的作用和自视过高。实践误区在:活动准备容易仓促,活动开展容易走向浅薄,且活动结果易导致雷同作文。因此,在明确了此理念的优劣之后,如果寻找到了弥补此理念不足的矫正策略,就可实现此理念的全面价值。
关键词: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价值;偏差;误区;实现
一、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的兴起与呈现
(一)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的兴起
西方的经验主义写作理念从哲学源头看,可能要追溯到西方古代的自然主义哲学,继而有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的自然主义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等。从教育思潮看,20世纪上半叶的“重活动课程与经验获得”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促进了经验中心的写作教学。到20世纪60年代后,因为认知心理学和实用主义语言学的发展,过程教学法的兴起,使经验中心的写作教学更是一度成为写作教学的主流。我国的经验中心写作教学最开始是受到了杜威来华讲学的影响。在1919年5月至1921年7月,杜威在华讲学期间,在传播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时,肯定也一定程度促进了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的形成。新中国建立后,20世纪70、80年代有名师(如刘胐胐、高原、李白坚等)开始重视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而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因切于应试教育之痛和对语文素质教育的热望,在我国第八次语文课程改革中才真正重视起了经验中心的写作教学理念并在综合性学习中予以实施。
(二)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的呈现
作为第八次“新课改”的标志性成果,2001版义务教育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与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相联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新课标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2]2017版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新课标也重复了这一观点,还特别强调“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3]
语文教材是新课改理念的最重要载体,新课改前的语文教材没有“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而新课改后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都增加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不管是以前的人教版语文教材,还是2017年9月开始在全国大多数地区使用的义务教育部编本语文教材都是如此——这也说明了综合性学习的被重视。
不过,以前的人教版教材是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融为一体表述,更加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写作”这一新理念。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专题是“成长的烦恼”,其中有“说一说自己的烦恼”“采访大人儿时烦恼”“替朋友解脱烦恼”三个活动话题,而或交流、或采访后的目的是要分别写出“成长日记”“通讯”和“书信”,[4]这充分体现了“先进行综合性活动,再进行写作”的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
现在的部编本7-9年级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编排是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并列的。“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的单列,这说明了编辑者写作教学思想的转变:以前过于强调经验中心的写作教学,现在要知识中心、经验中心甚至交际中心的写作教学并重,让它们共生共荣齐发展。例如,部编本八年级上册的写作教学内容,知识中心写作包括“新闻写作”“学写传记”“学习描写景物”“语言要连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表达要得体”等;经验中心写作,也即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包括“人无信不立”主题的演说辞、关于“身边文化遗产”的调查报告和“网络词语”分类汇编等形式的写作。[5]并且,这些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都是依托综合性活动而开展的,是活动经验之上的写作,其实践模式是“写作活动与写作实践”,与知识中心“写作内容、写作技巧讲解加写作实践”模式的写作性质明显不同,[6]因为前者是经验中心的写作教学,后者为知识中心的写作教学。
二、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的价值
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指一种重视写作前的专题活动或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写作主题、材料、思路和结构等写作知识,然后在现场积累的基础上再去构思成文的写作教学理念。这种写作教学理念十分重视活动的形式和现场经验的作用,认为写作需要现场的情感激发和写作要素的积累,也即现场的、活动的、总括式的写作教学才是最有效的。跟知识中心和交际中心的写作教学理念相比,它自有其价值,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经验写作,内容真实
从写作实质讲,本理念是经验主义写作教学理念。其理论基础,哲学上是自然主义、实用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论等,课程论上是活动课程理论,教学论上是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论。因此,该理念指导下的写作是经验性的写作。经验性写作的特点就是根据经验者的经历来进行写作,因此一般说来,其内容是真实可信的。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下的经验性写作往往是在集体性的专题或综合性活动中进行的,活动中众人共享的也都是各自的亲身经历,因而经选择汇聚起来的思想内容和形式技巧也都是真实可信的。换言之,内容真实是经验写作的最显著特点。
(二)群体写作,博采众长
从写作主体而言,本理念是群体性写作教学理念。因为从知识中心写作教学理念而言,其写作主体是个体习作者,其写作任务是由写作个体完成的,其写作目的是写出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习作。但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却不同,其写作主体是全体写作活动参与者,是集体的、群体的习作者,其写作任务虽最后由个体完成,但审题、立意、聚材、选材甚至组材等重要的写作过程是参加活动的群体完成的,写作个体只是完成了总结、表达和修改的任务,因此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下的写作,从写作主体看是群体性写作,而不是个体性写作。这种群体性写作的优点是可以博采众长。例如,围绕专题或主题,甲可以贡献其最典型案例,乙可以贡献其最个性观点,丙可以贡献其最顺畅的思路,等等。
(三)高效写作,成文率高
从写作效能看,本理念是一种高效的写作教学理念。为何说它效率高呢?首先,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因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下的写作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专题性或综合性活动后再进行写作,这些活动是学生感兴趣并有激情参与的,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次,它为动笔写作做好了充足铺垫。因写作前的活动已经为写作准备好了主题、题材、思路,甚至建构好了写作框架,因此便于连缀成文。再次,因本写作是集思广益的群体性现场写作,即使是写作水平差的学生也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支持,因此基本上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完成作文。所以,从写作效能,也即成文率看,该理念是一种高效的写作教学理念。
(一)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的认知偏差
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固然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理念,中小学的写作教学者也在努力践行这一理念,但应该以何样态度对待这种教学理念才是正确的呢?是满怀热情地全盘肯定,抱残守缺地全盘否定,还是理性地、辩证地看待它呢?我们认为,对这种新课改中推行的新的写作理念,应该取理性与辩证的态度,因为这种新的写作理念既有看重学生写作兴趣、爱好和实践经验,尊重学生写作主体性的优点,也有它写作知识传授和训练不足等弱点,因此我们只能理性与辩证地看待它,以期望它在既保持自己的优点,又弥补自己不足的情况下有所突破。可这一理念在推行过程中却存在一些认知偏差:
1.轻视写作知识的作用
对这种写作教学理念,一些人存在误解:认为这种理念只是重视实践经验即直接经验,不重视间接经验,也即现成的写作知识。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实际上,这种写作教学理念,既是重视写作实践活动的,也是重视写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只不过,它不是直接的、机械的灌输写作知识,而是在活动中传播写作知识,或者说是“随活动学知识”。也即跟知识中心的写作教学理念相比,它把活动学习放在首位,而把知识学习当成是活动学习的优质产品。从写作知识角度讲,它和知识中心的写作教学理念一样,都是离不开知识的。只是“知识中心写作教学理念是一种先讲写作知识和分析范例,再进行模仿写作的传统教学理念”[7],它强调把“写作知识”放在首位,以知识来带动写作;而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把“专题活动”或“综合性活动”放在首位,是以活动带动写作。它们的实质都是要开展写作教学,都是要结出“习作或写作”的果实。
2.过度强调自身之美
而从一些语文期刊发表的活动体验式写作论文看,几乎都是谈这种写作教学的好处,很少谈这种理念的不足。例如,有论者说,“活动体验式教学具有实践性、感受性和反思性等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和领悟,让学生沉浸在写作中,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学生写作兴趣较弱、内容空洞等问题”[8],全文只谈了活动体验式写作的好处,没有谈到这种理念的不足。正因一段时间在宣扬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时的这种认知偏差,因此需要给该理念以重新定位。2017年部编本语文教材改变了以前人教版教材一味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写作的做法,而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并列编排(见各册目录),让知识中心写作和经验中心写作各在其位,共同推进写作教学发展,就是写作理念回归理性的具体体现。
(二)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的实践误区
本理念不仅存在认知偏差,还在“活动准备”“活动开展”和“活动效果”等方面存在实践误区。
1.活动准备材料不足,组织不力
从经验中心写作活动的准备而言,无论是活动材料准备,还是活动组织准备都是有较大难度的。本理念下的写作活动材料往往是浩瀚繁复的,所以准备起来难度不小。例如,要搞一个“成才”为主题的专题写作研讨活动,就涉及“成才三要素,即遗传、环境和主观努力三方面的材料。而这三方面材料又都涉及“好中差”三个方面,比如环境就涉及“逆境成才”“顺境成才”“平境成才”的材料。搞专题活动材料准备就这么复杂,更别说准备综合性写作研讨活动的材料了。而从写作专题或综合性活动的组织工作来看,要确定写作研讨活动的主题;要组织学生都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要确定活动的场所和具体的活动方式,等等,因此组织难度也是很大的。正因如此,很多的经验中心写作教学准备都存在材料不足和组织不力的问题,从而也导致了活动体验式写作教学的失败。
2.活动开展表面热闹,实为浅薄。这是从经验中心写作活动课堂内外表现而言的。正因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的准备难度甚大,而不少课堂是没有精心准备好就匆匆上阵的,所以新课改背景下的许多活动写作课堂,只是在玩“一场肤浅的热烘烘的闹剧”,并没有实际的写作成效。在这样的写作课堂,研讨的主题是随意的,研讨的内容是随意的,研讨的方式是随意的,研讨的结果是肤浅的。这种课堂甚至没有明确的主持人,也没有明确的课堂研讨目的。在这样的写作课堂,只有表面的热闹——说着闲话的,做着闲事的,漫无目的的热闹,根本没有激烈的观点争锋和热烈的情感碰撞,甚至连表面的热闹都维持不下去,因为一碰到或一涉及跟主题相关的严肃问题,大家因没有准备而只能选择沉默。因此,在这样的写作课堂,写作活动是开展了,并且已经结束了,但很多学生所获的写作经验甚少,所获的写作知识更少,又没有细致的记录,因而整个课堂写作研讨活动流于浅薄,归于无效,最终可能还是难以成文。
3.活动结果习作雷同,有碍个性。这是从经验中心习作与知识中心习作比较而言的。即使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下的写作活动正常开展了,也取得了预期习作成果,但这种理念下的写作教学还可能出现“雷同的习作”。因为经验中心写作教学活动中的习作是经过合作学习,共同体验,一起记录而来的。一起记录后的习作,虽然也不排斥个性发挥,但毕竟共同的记录已经给主题、题材、思路甚至结构等定好了型,这之后的个性表达是有度的、受限的,是难以对“共同记录”的成果作明显改观的。因此说,如果不采取有效改进措施,“习作雷同,妨碍个性”可能就是经验中心写作的一处难愈硬伤,特别在写作程度差的学生那里。
四、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价值的实现
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虽然有以上瑕疵,但都是在这种写作教学理念认知和实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发生的。换言之,如果这种写作教学理念能充分吸取其他写作教学理念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憾,那么就可以极大改变这些不足,从而极大焕发本理念的生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促使本理念价值的全面实现。
(一)在写前活动中加强知识传授
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用李白坚先生的说法也叫“前作文教学”。前作文教学,也就是从学生开始提笔作文之“前”开始的作文教学。李先生认为,学生在写作文之前进行趣味性或创新性的模拟写作活动可以获取写作素材和写作激情,所以他提倡快乐式或题型式的写作活动。任何写作活动都需要写作知识支撑,前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例如,李白坚“我是小诗人”题型写作活动的程序是:(1)告知学生简单的押韵知识;(2)请学生押二字韵,举手发言;(3)请学生押三字韵,按照小组“排队”发言,一个也 不能少,讲不出的站立一会儿以作惩罚;(4)教师出题作五言的押韵,将全班分为两大组,一个一个上黑板做押韵比赛,看哪一组写得又快又好又正确;(5)进行押韵竞赛;(6)以“我们都是小诗人”或“押韵记趣”或“第一次学习写诗”为题作文。[9]在这个先搞押韵活动,再进行记叙写作的教学过程中,随活动传授了“押韵”“二字韵”“三字韵”“五言韵”“按人或按事记叙”等写作知识。可以说,正是活动中这些写作知识的传授才保证了押韵活动的开展和记叙押韵作文的成功。这个成功的经验中心写作案例说明,只要在写前活动中加强了写作知识的自然有序传授,就能弥补该理念写作知识传授不足的缺憾。
(二)在写作选择中凸显个性偏好
因经验中心写作是在群体性的综合性或专题性活动后进行的,群体性活动的成果就是写作的基础。这些基础是面对所有学生的,是基本共同的。如果写作活动之后,大家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简单地选择现成的主题、思路和材料进行表达,显然是容易写出“千人一面”的雷同作文的。相反,如果在写作活动之后,大家都不照抄照搬、人云亦云,而是调动自己的写作积极性,发挥自己的写作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在主题确定、思路和材料选择上以我为主、个性选择,尽可能地显示出自己的写作个性偏好,那么就会避免雷同作文出现,在群体性写作中写出“人各一面”的个性作文。例如,有教师开展了“我们都在忙些啥”的记叙性活动体验式写作活动。在写前的专题活动会上,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忙学习”“忙补课”“忙搞课外活动”“忙旅游”“忙生日集会”“忙照顾生病的奶奶”“忙保护环境”等经历和体会,也接受了要“确定主题再记叙”“有序记叙”,记叙时要“叙议结合”,整个文章要“结构匀称”等写作知识与道理。那么,面对这些共同的活动成果,学生们如果在主题确定、思路形成和题材取舍等方面凸显了自己的个性和偏好,并能结合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一定也能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
(三)在习作训练中提高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虽是交际中心写作教学理念所力主倡导的,但实际上知识中心和经验中心的写作教学中也需要读者意识。因为凡是写作,都有一个“写给谁看”,也即读者问题。无论何种写作教学理念,书信等应用文体的读者是很明显的,但议论文体和文学文体的读者是谁,就不太明显。不太明显,不是说没有读者,实际上任何文章都有“现实读者”和“隐含读者”。现实读者就是实际读过该作品的人,隐含读者是作者希望能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例如,鲁迅的《拿来主义》是给现实读者看的,但更是想给那些“不明拿来主义”“只知送去主义”的文化腐朽者和卖国者看的。而作为经验中心的写作教学,它本来是自我体验性的,写作出来的习作读者意识不强,但教师在教学中可叮嘱学生要提高读者意识,就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个人体验性抒写是要写给谁看。例如,学生写作《忙补课》的习作,如果读者意识不强,可能就是一种“抱怨补课太多”的自我倾诉。如果读者意识强,比如是写给父母看的,那么就可以用书信形式表达“对父母培养自己的感激与培养方法不当的商榷”;又如是写给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看的,那么就可以用投诉书形式表达“社会上补课对青少年的危害和要求规范培训市场的呼吁”……在习作训练中提高读者意识,更便于学生写出个性和创造性的作文。
综上所述,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是有其优点与不足的。而该理念的实践效能是否能充分发挥,要看其是否能弘扬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换言之,如果该理念的认知和实施到位,并且矫正策略得当,那么就能保证其实践效能的充分实现。此理念能实施充分,活动内容准备和组织工作就会非常出色,这样就能“变活动开展难度甚大为容易开展”,从而有效完成写前体验活动。此理念实施充分,写作教学活动的过程就会非常扎实而连贯,活动的程度也会由浅入深,逐层推进,“表面热闹,流于肤浅”的现象也不会发生。此理念实施充分,虽然“习作雷同”这种硬伤会时有浮现,但在“个性生长”部分,我们可以加大力度,使雷同基础上的个性更加张扬,这样也能弥补“妨碍写作个性”的弊端。总之,经验中心写作教学理念,只要实施充分,确实是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学生写作水平的。何况,这种理念还是一种可以达成“学生写作全员成长”的写作教学理念呢。
(基金:2021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文教师教育核心课程翻转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21JGB362)、贺州学院教授启动基金项目“高校中文师范科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HZUJS20180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荣维东.谈写作课程的三大范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0,(5):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4]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成长的烦恼[A].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第3版:40-41.
[5]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6-150.
[6]赵美晨.依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初中写作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25.
[7]段双全.知识中心写作教学理念的价值与实现[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1,(21):84.
[8]丁娜.高中语文“活动体验式”写作教学的尝试[J].中学课程资源,2018,(8):30.
[9]李白坚.题型写作教学法[J].中学语文教学,20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