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马仕hermes 第一个中国丝巾设计师 -丁乙
标签:
hermes爱马仕丝巾丁乙时尚 |
分类: 艺术VS时尚 |
“我们的消费者因为了解了爱马仕这些艺术家设计的故事,而更珍爱她们所拥有的丝巾。如果有好的机会,我们会很乐意和中国其他的艺术家合作。”
丁乙的外衣上总是在沾着几处颜料,口袋里藏着一小瓶陈年威士忌,这个45岁的上海艺术家,就是中国第一个为Hermes设计丝巾的人。
在他位于上海莫干山路50号的画室里,摆放着八张画,每张画都是三四米宽、两米高,在整块苏格兰式的方格布上完成的。他用不同的颜色在每个格子里填写着“米”字。从远处看,作品上只有规则和不规则变化的矩阵色彩。这八张是13年来他累积的代表作。
丁乙原名丁荣。当年,凭借着还不错的国画底子,他考进了上海工艺美院的装潢设计系。毕业以后,丁乙在一家玩具厂找到了一份和包装设计有关的工作。玩具包装的设计稿,为了表现一个盒子的大小以及需要印刷到什么程度,通常是要用“十”字线来确定位置的。每天看着这些十字,突然有一天,丁乙觉得,用这些“十”字来画画应该非常有意思,于是,他便试着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这些重复的元素。这一试就没再放下画笔。不久,他还给自己换了个更有艺术家味道的名字——丁乙。
十几年来,丁乙所有的作品只有一个题目:《时事》,但每幅作品都被单独加上一个编号。他解释说:“这样人们不可能从画的题目中得到什么信息,只能回归到欣赏画的本身了。”一开始,《时事》系列主要是用各种颜料在画面上涂些“十”字组成的抽象画面,1991年前后,为了追求更丰富的画面效果,他尝试了侧叠在一起的两个十字的造型——即“米”字,并且一直画到现在。
和丁乙的画室相距不到20米的距离,是一处知名度很高的画廊——香格纳。许多国外的收藏家都会慕名而来。2006年冬天,画廊里来了一个穿着讲究的老外,他是爱玛仕全球艺术总监,也是爱玛仕家族的成员。画廊里巨幅的“米”字画吸引了他。不到一周,爱玛仕上海地区的负责人就找到了丁乙,希望他为爱玛仕设计丝巾。
丁乙被这种浓厚的艺术氛围打动了,但是关于设计,丁乙还是坚持“这款丝巾要让人第一眼就能看出是我的风格,而不是Hermes的”。最后,Hermes的设计部经理对丁乙说,“Hermes丝巾的尺寸是88.5乘88.5,你的自由度就是88.5乘88.5,也就是百分之一百的自由。”
巴黎之行归来,丁乙便投入到了紧张的创作过程中。但身为艺术家的他,多少有些不习惯严格的商业行为模式。平时,他习惯了在200平方米的大工作间里自由创作。画家和藏友的到访是常有的事。这次,他不得不躲进了里间小屋创作。 画作总共耗时三个星期,而那时正是春节长假。“我只在家里呆了年三十和初一两天,就又回来工作了”,面对新的挑战,丁乙情绪很高。
二月底,作品正式交付。为了安全保密的考虑,国际艺术品公司的运送员直接到丁乙的工作室取画、封存。报关也用去了整整一个星期。
“这是我遇到的最保密的一次艺术创作,哈哈哈。”丁乙觉得很有趣,笑得很开心。
丁乙最终拿出的作品,取名为rhythmofChina,中国韵律。这件作品与丁乙工作室里的其他画作有很大区别。考虑到丝巾的尺寸和大幅画作产生的视觉冲击感的不同,他按照比例缩小画作尺寸,令色彩和构图更加细腻。虽然仍是他一贯的“米”字图结构,但放弃了艳粉鲜绿、数码感十足的近期画作风格,转而采用了黑色作底,镶嵌着颇具神秘感的棕红、浅褐、墨绿等颜色,基调与傣族风情的服装略有相似,让人一眼看去便联想到美丽动人的少数民族的舞蹈,沉稳中富有律动感。丁乙说:“其实我想表现的应该是城市的律动,就像在上海,在繁杂下忙碌的跳动的城市的节奏。”
丁乙还细心地指给记者看,在丝巾的两个对角处,他将“米”字改为了“H”,“这也是为爱玛仕而特地做的改动。”
丁乙访谈
丁乙:其实我们那时没见上面,他是在上海看见了我的作品,很感兴趣,所以来找我。他们提供了一些资料,那时我才对爱马仕的丝巾有所了解。
生活家:你们马上决定了合作吗?
丁乙:还没有。直到我去法国的前两天,这还是个未知数。我参观了里昂的丝巾工坊,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丝巾的制版、印刷、卷边等工艺。记得那时,他们带我去了一家有100多年历史的餐厅吃饭,那种安排感觉是一种很传统的方式。
生活家:莫非爱马仕精心设计想要打动你?
丁乙:这种安排让我很能感觉到传统的力量。第二天去看资料库,包括历史资料、画稿等。和Pierre-Alexis Dumas午餐时,我们讨论各自的想法,当场就定下来了。
生活家:上次我听说,当时Pierre-Alexis Dumas先生画出一个规定尺寸的框,中间写了一个字“freedom”(自由)。
丁乙:是的。有很多人说我设计的丝巾已经不太像以往的爱马仕了,但我希望丝巾有我更多个性化和自我概念的东西,同时也适合爱马仕,给他们带来一些新元素。
生活家:规格会限制你的思考吗?
丁乙:丝巾像造房子,很多东西都有限制,但不妨碍它拥有现代功能。一些限制是应该的,比如颜色的极限。
生活家:这是指什么?
丁乙:他们希望不要超过30种色彩,这对制作工艺要求比较高。我最终用了20多种色彩。首先爱马仕是个经典品牌,你肯定要符合经典气质,同时主题来源于中国,但它的群体是国际化的,所以要宽泛一些,让更多人产生共鸣。
生活家:很多人认为你的画很抽象,很现代化,看起来像数码作品或者说十字绣,那你如何把中国的元素表现出来?
丁乙:我希望给大家一个当代的概念,而不是传统中国的印象。西方人想到中国首先是长城、兵马俑,而我喜欢定位在当代中国这个概念。因为这是个转折时期,有很丰富的内容。今年的主题是“舞蹈”,我用“中国韵律”来表现城市发展的韵律,这个发展速度符合当代的生活状态。
生活家:最近艺术家纷纷介入时尚圈,跨行合作逐渐增多。你觉得这是因为这个时代时尚界需要向艺术家获取灵感吗?艺术对时尚而言,扮演了怎样的一种角色?
丁乙:艺术一直走在时尚前面,经过20~50年的时间被社会消化。近二十年,人们跟当代艺术的联系很频繁,而且这种频繁在加快,最新成果很快就露脸。越来越多的跨界合作、不同领域的交叉,使得产品更新换代更快,这是一种趋势,也很好。不过这可能会让艺术家少了很多自我欣赏的机会,因为这些成果还未得到进一步思考就已经面世了。我想我们需要把握的是有选择性地合作,考虑这是否适合个人风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