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行动方案--《好的经济学》

(2023-05-21 21:20:31)
标签:

政府要被认可

偏好

自由贸易

诺奖

社会福利

分类: 书海拾遗

这是麻省两位教授班纳吉和迪弗洛在2019年获诺奖后的新作,一听这名字就好大,好宏观,而且完全是跨领域的,意图用经济学解决当前世界的诸多问题,而内容也确是如此:

全书九章,除第一章概述,后面八章分述了移民问题、自由贸易、偏见问题、经济增长、环保问题、富人加税、有效政府、社会福利,洋洋大全。

作者运用的方法和获奖作品《贫穷的本质》一样,都是用大量实验和研究结果来论证现有做法(包括现行的经济学)的欠缺性、偏颇性和短期性,同样再用实验和研究数据成果来提出并佐证自己的观点,其中发达国家多以美国和北欧为例,发展中国家多以印度和中国为例。术业有专攻,明显在探讨经济增长、消除收入不平等等方面着墨甚多,在环境保护、政府职能等方面略为浅显。

大致的观点有:移民问题不能用传统的供需理论解释(因为移民有需求创造了就业、减缓了机械化进程、促进企业重新组织生产形式、可从事当地居民不愿从事的职业,但技术移民确实会影响当地就业),此外,移民除了自然灾害和战争,会考虑人际关系、家庭、风险等因素。

自由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但对于富裕国家会导致传统产业工人损失(经济黏性和转型之痛),TAA(贸易调整援助计划)和退伍军人权利法是一个解决方法。

偏好是一个稳定、连贯的行为,除了种族、民族、社群因素,统计歧视以及自我强化的歧视(标签化)也是重要因素,解决偏好不能直接干预而需潜移默化。

19731016日欧配克石油禁运开始,世界经济增长再也没有新的高峰(经济增长结束,并不会恢复),技术的进步如互联网确会带来信息不可靠、无限重复、语言不规范、自动定制等问题,但资源错配(如银行放贷、教育就业引导)才是最大问题,中国正是看到了这点才保持了较高速增长(但内部资源配置到一定程度会放缓,预计保持5%,过35年超过美国的人均GDP)

 传统的“趋同”理论和溢出效应理论和涓滴理论不能实现共同富裕(也就是里根-撒切尔经济学以富带穷、以不平等促平等),建议要向富人征收财富税、实行高边际累进所得税率(预计可增加1%GDP),征税的最大阻力不是技术而是政治因素。

收入增长10%,二氧化碳增长9%,中国是最大的碳排放国,但从消费角度中国人均只有6吨,约为美国的1/4和欧洲的1/2.碳税不应作为政府增收手段(应全部返还补贴利益受损群体)

政府要被认可。

社会福利制度的设计如果申请程序太复杂和中选率太低,会影响效果。里根和马克龙认为“反贫困战争”失败是错误的,社会福利不会改变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在发展中国家可实行会民超级基本收入(普发普惠)+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对特定困难群体)的方式;发达国家要在延长失业险(失业赔偿)、再就业培训、维护人的尊严、超越弹性保障等方面下功夫(让任何想工作的人都有权利获得“好工作”)。

最后以一句作者对自己、对经济学家的定位来结束,写的非常到位:经济学家永远不能确定我们已经掌握了真理,我们只是对一个答案有足够的信心并将之付诸实施,同时心理清楚实践之后可能不得不改变主意,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