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偶尔因为熬夜、用眼过度、睡眠不足产生黑眼圈,这样的现象很正常,只要按时休息就能很好改善。如果黑眼圈长期存在且难以消退,就要注意了,它可能是疾病的征兆。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之间的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任何一个器官出了毛病,都会导致机体失衡。
黑眼圈颜色较深,呈浅蓝色,范围较大。长期消化不良、吸收功能减退的慢性胃炎患者,随着胃病的反复发作,黑眼圈也会加重。患有神经衰弱兼内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肠胃疾病的人,也会出现黑眼圈。慢性肠胃疾病需要日常生活调理,合理进食,饮食宜清淡,不要吃辛辣食品刺激肠胃。
黑眼圈也许是您的肾发出“警告”。肾精亏少则两眼缺少精气滋润,肾之黑色就浮越于上,因此双目无神、眼圈发黑。长期生活方式不健康、性生活过度的话,就很容易导致此类型的黑眼圈。生活要有规律,尽量不要熬夜。同时应保持平和的心境,防止情绪激烈化。平时多吃滋阴补肾的山药、决明子、百合、绿豆、黑芝麻等。
眼眶有色素沉着,小心肝出问题。肝功能长期不正常的患者,往往存在黑眼圈。大约有20%的肝病患者在暴露部位,如眼眶周围、面部有色素沉着,呈现“熊猫眼”。若出现此类型的黑眼圈,建议及时去医院诊治。肝部出毛病,除药物治疗,还要注重日常的静养和食疗,平时应摄入丰富的蛋白质,如乳、蛋、肉等;同时适当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小麦、玉米、燕麦等,以满足肝细胞内,糖原以及代谢的需要。
不过,绝大多数健康人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黑眼圈,并不算病态,平时注意充足的睡眠,配合一定的按摩手法,能有效防治黑眼圈。
按摩眼角的睛明穴:无名指按压内眼角的睛明穴、眼眶下缘的承泣穴各5-10次,起到消除疲劳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按摩攒竹穴: 眉头内侧凹陷处用无名指按压攒竹穴,可帮助疏通经络,改善眼部及面部血液循环,稍用力有酸痛感即可。
按摩瞳子髎穴:
按摩位于外眼角的瞳子髎穴,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改善黑眼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