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医生的 潜在风险

(2011-01-24 15:28:45)
标签:

左氟沙星

医学伦理

知情权

支架

医疗信息

杂谈

分类: 杂谈

  针对我国每年医疗输液104亿瓶,平均每个中国人一年挂了8个吊瓶,远高于国际上的平均水平。听医生的是很多患者的就医观念——吃什么药,听医生的;是吃药、是打针,还是输液,听医生的;动不动手术,听医生的;用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听医生的……

 

  但是,当我们一次次从媒体上得知某些医疗界的“黑幕”,得知有的医生从病人身上拿回扣而暴富之类的新闻后,当我们一次次捧着一大堆根本吃不完的药、面对动不动几百块钱的药费时,我们对一些医生的信任越来越低。

  医患之间,患者的知情权有多重要?患者的知情权,在医患关系中,可谓一枚“试金石”。因为医学知识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如果医生想对患者隐瞒什么,想引导患者做出对医生有利而对患者可能不利的选择,是件很容易的事。

    治疗方案是不是有风险?是不是最优方案?从理想状态来说,医生应该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耐心解释,告知详情。从现实来看,真的能向病人解释“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一医学常识的医生实在寥寥。

 

    以一盒口服左氟沙星药片为例,12元,可吃3天,同样的药品,静脉注射3天的费用近400元,相当于口服药物的30倍。谁能说其中没有利益的驱动?尽管也有不少病人认为“输液来得快”,要求医生给自己打吊瓶,但这一观念的形成与医生、医院的引导有着相当关系。

  再有,有几个医生会实心实意地提示病人:安装心脏支架是有风险的,后继治疗费用也不少?于是,那些本可以通过服药收到很好疗效的心脏病患者,稀里糊涂地“被安装”了支架。而这种趋势正在愈发严重,甚至有人担心,要不了几年,我国80%的老人心脏都将装上支架。

 

  如何让医生告诉患者实情?如何让我们得到不带任何“杂质”的真实的医疗信息?如何让医生告诉患者,哪个方案的治疗效果是什么、潜在的后果是什么,最后由患者自己来选择?这些应该是医改制度中必须考虑的。

 

  医疗制度的好坏标准之一,即其催生的医学伦理是否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是否一切以缓解病人病痛为中心?是否在缓解病人病痛的同时让病人得到最大的尊严与尊重?是否给病人最充分的选择权?摘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