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起居调养,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可到森林、海滨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汗泄太多伤阴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适当饮些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等多种疾病。
夏时心火当令有“夏不食心”的说法。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宜多食酸味,以固表,食些咸味以补心。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日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冰雪糕,凉粉、冰冷粥。饱腹受寒,必伤脾胃”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学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