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多事之秋珍惜年华后半生人生哲理杂谈 |
乍一听,这四个“差不多”似乎有些消极、颓废,其实细细想一想,也不无道理,不是白发老人,悟不出这样的道理,非亲身经历,不知其中酸涩与无奈。这不是悲观人生,而是一个进入生命晚年的老人对人生的一种深刻体悟。依我管见,这四个差不多,虽不无夸张,但基本如此。
五十而知天命。当年风度翩翩的大帅哥,成了大腹便便的“准老汉”;昔日光彩照人的大美女,也成了一脸折子的黄脸婆,换言之,到了这个岁数,爹娘给的资本已用完,祖先的荫护也已失效,人的丑俊、高矮、胖瘦都无所谓了,剩下就只有靠奋斗、拚搏,靠努力工作来证实自己了。其实还可再引申一下,人到了五十之年,什么名校学历和自学成才,留洋生和“土包子”,出身名门和山沟里来的,都没太大区别了,能力、经验和工作态度,才是决定一个人位置高低、成功与否的重要根据。
六十岁时,按国家规定,不论是科长、处长,还是局长、厅长,统统一刀切,都变成了无官一身轻的老干部,所以说是“大官小官差不多”。有些官员,头一天还在办公室喝五吆六,颐指气使的,一办手续,立马就威风不再,说话也不好使了。有些官员,在位时是门庭若市,一退休就变成了门可罗雀,谁都会人走茶凉,官小官大一个样,卸了任都是平民百姓。所以,在位时打破头似的去争官大官小,为买官四处钻营,真没有什么意思,辛辛苦苦争到的乌纱帽,费尽心机抢到的座椅,六十岁一到,一律作废,都成了老干办手下的“老同志”,何苦来著?还不如在位时努力工作,为大家办点好事,留点政绩,即使退了,也让人怀念。
古稀之年,人的各种器官开始加速老化,耳渐聋、眼渐花、牙渐掉,山珍海味,味同嚼蜡;风景如画,却碰上老眼昏花。荷尔蒙分泌也大量减少,美色当前,无力缠绵,进入“联想”时代。且毛病日多,记性差,体力弱、尿急尿频,久坐腰痛,长走腿疼,年轻时想去旅游,既没钱也没时间,现在倒是钱与时间都不缺了,想去旅游又怕身体坚持不下来,有再多的钱又有何用,所以说,“七十岁时,钱多钱少差不多”。当然,也有个别人老当益壮,七十岁的年龄,六十岁的面容,五十岁的身体,四十岁的心态,那是个例,少之又少。
人到八十岁,进入生命暮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年轻时的罗曼蒂克,少壮时的轰轰烈烈,都加载历史,成为回忆,男人与女人的性特征,也基本退化殆尽,都是白发苍苍,都是弯腰驼背,都是一脸沟壑,有时甚至很难从外表分出是老头还是老太,即使进错洗手间,大家也不以为怪,最多笑著说一句:老胡涂了。或许这位就是当年百里挑一的美女、帅哥哩。因此,只有无奈地说“八十岁时,男人女人差不多”。当然,老黄忠八十高龄还披挂上阵,但那毕竟是小说家言,至于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名句,别忘了,他当时不过才五十岁出头啊。
中年以后,身体精力都开始走下坡路,加之上养老下养小,可谓多事之秋,经常咀嚼这四个“差不多”,体会其中人生哲理,有利于我们摆正位置,端正心态,珍惜年华,过好自己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