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园结义3

(2012-08-17 16:12:33)
标签:

三国研读

分类: 书评《三国演义》

再说说刘备,“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他这一声叹息可是太不得了了。首先要看他叹息的什么,他为什么叹息?我们第一想到的,当然是他为“汉室倾颓”而感叹和惋惜:汉室倾颓致使宦官专权、黄巾并起、生灵涂炭,自不必细说;刘备作为一个败落的皇室后裔,“贩屦织席为业”,饱尝了生活的艰辛,被人“资给”的窘迫,自然而然对皇室的作为既哀其不幸,有恨其无为,心生感叹,可想而知。

我们第二想到的是,他已经二十八岁了,虽然小的时候曾有异相异言,曾“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可是人家都已经小有所成为一阵诸侯甚至大气所为做了朝廷的中郎将了,自己还只能靠着贩卖鞋子席子之类来谋生,人生的差距实在太大了——要谁也不能心静如水、形如槁木了——何况是本就胸怀大志的刘备呢。我觉得也正因为这样,他的一生长叹,才能吸引了张飞的注意,促成一段桃园结义的千古佳话。

张飞见他长叹,就问他叹息原因,可是刘备没回答,见他形貌异常,却反过来问张飞姓名,这里也很有意思:刘备是有城府的人,不会对随便一人就大谈自己的理想志向,真要那样的话,刘备也就太浅薄了,恐怕曹操就不会说他是天下的英雄了——可见,理想志向不是挂在嘴边上说的。

弄明白张飞的身世和问自己感叹的原因之后,刘备才作自我介绍:“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这个介绍很简短,但很厉害,也很唬人:“我本汉室宗亲”,不管是真是假,先给自己贴上皇家标签,“本”字既表明自己对过去宗亲的向往和怀念,也为自己今天这个落拓相作了最恰当的遮掩——在那个时候,宗亲可是不得了的,何况是皇室的宗亲。

“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闻”字也挺有意思,这里自然是“听说”的意思,不知道他到底见没见黄巾倡乱;但他“有志”却是真的,可按他的说法,如果黄巾不起义、不倡乱,他就没志了吗?显然不是。刘备这句话前后并没有因果关系,可是他却巧妙地把它们联系起来,说得自己很高尚,好像一点私心也没有,自己的“志”仅仅就是破贼安民一样。后世梁山的好汉们“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口号也很响亮,明眼人也能看出他们中间藏着的猫腻来。

“恨力不能,故长叹耳”,说的是实话,但是刘备的“力”并非指仅自己的武功不高,更主要的是财力物力人力不足,他长叹发愁的是这个问题,读者不可不知。听说张飞“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后,玄德甚喜。前文刚说了刘备“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这里却说他“大喜”——看来城府再深的人也有露出真相来的时候。

刘备看见关羽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就邀他同坐,问他姓名。刘备这人很看重人的相貌,也挺会看相,后来看魏延和关羽长得像——面如重枣,尽管诸葛亮极力反对,说他脑后有反骨,他还是坚决重用——当然这中间是不是刘备和诸葛亮合演的一出双簧,我们不得而知。但也有一次刘备以貌取人,就差一点铸成大错,就是他看到庞统丑陋,就把他安排到偏远小县耒阳,委屈了这位大才。刘备了解了关羽的身世,把自己的志向告诉关羽,关羽就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刘备征服关羽、和张飞的地方,我觉的总结起来有两点;一是他是汉室宗亲,二是他有志,而第二点更重要,因为关张正好可以借刘备的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现在流行的观点,就叫借势发展;当然刘备更需要关张,借他们的才和财,才能迈出发展的第一步;关张的发展也离不开自己宗室的身份和思想的引领,这叫共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桃园结义2
后一篇:馈金珠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