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斩华雄

(2012-02-17 08:07:59)
标签:

三国研读

分类: 书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有这么一段话:且说北平太守公孙瓒,统领精兵一万五千,路经德州平原县。正行之间,遥见桑树丛中,一面黄旗,数骑来迎。瓒视之,乃刘玄德也。瓒问曰:“贤弟何故在此?”玄德曰:“旧日蒙兄保备为平原县令,今闻大军过此,将来奉候,就请兄长入城歇马。”瓒指关、张而问曰:“此何人也?”玄德曰:“此关羽、张飞,备结义兄弟也。”瓒曰:“乃同破黄巾者乎?”玄德曰:“皆此二人之力。”瓒曰:“今居何职?”玄德答曰:“关羽为马弓手,张飞为步弓手。”瓒叹曰:“如此可谓埋没英雄!今董卓作乱,天下诸侯共往诛之。贤弟可弃此卑官,一同讨贼,力扶汉室,若何?”玄德曰:“愿往。”张飞曰:“当时若容我杀了此贼,免有今日之事。”云长曰:“事已至此,即当收拾前去。”

这一段文字,读来很有意思,联系前后文再对比着看,就可以看出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哪里——知人善任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公孙瓒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曾经和刘备共同师事郑玄、卢植,当时又是一镇诸侯,手下要兵有兵,要将有将——兵不用说了,威震三国的常胜将军常山赵子龙从袁绍那里投奔到他的手下,他明明亲眼见到人家的本事也屈尊人家,不能重用人家——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却站在一旁说刘备的风凉话。

在这里他也看出关张二人做马弓手和步弓手是埋没英雄,不能说他没有眼力;但是可悲的是他能识英雄于草莽,却不知道往自己身边拉拢——他最后凄惨的败给袁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这里。可见公孙瓒真的不是干大事业的人:做大事的人首先争夺的就是人才,甚至可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看后文刘备是怎么拉拢老同学公孙瓒手下的赵云的,曹操是怎么拉拢刘备的兄弟关羽的。所以人家曹操和刘备都成了当世的英雄,公孙瓒却成了庸庸碌碌的袁绍的手下败将。

公孙瓒没有思想、胸无大志,至多只是别人的一粒棋子,人家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人家干什么他也跟着起起哄什么——曹操要讨伐董卓,是因为董卓对曹操下了全国通缉令;曹操没处可去了,只好起来诈称天子的命令来招呼和鼓动一些不明真相和没有头脑以及别有用心想趁机浑水摸鱼捞点好处的人打出正义的旗号来以攻为守保护自己。

公孙瓒就不仅带着兵来了,还搭上了自己的老同学,让人家放弃了好不容易得来的一个平原县令。可是看看后面的十七镇诸侯,人家可都是各自心怀鬼胎呀:袁绍、袁术、孙坚,鲍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当然像公孙瓒似的来凑热闹的人也有,但人得往高处看,往前面看。袁绍当了盟军总司令,就给自己的弟弟袁术安排了一个总督粮草的肥差。

袁绍和公孙瓒一样,也看出刘关张三人“容貌异常”,但是他也不能任人唯贤。在听了公孙瓒的介绍之后,才命人取座。这个盟军司令真不能说是有眼无珠,他也能看出三个人不同寻常来,可是他的脑子却像灌了地沟油——让人家坐下就是了,别再说那句“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既然看出人家不是一般人,既然知道要让人家坐下,再搭上这么一句话是要显摆自己的高贵身份吗?用句老百姓的粗话说,“这盟军司令实在太没草料了。”

还有那个最无知又可恶的袁术,当诸侯的各位大将纷纷被华雄斩于马下后,众人纷纷失色,关公要去斩华雄的时候,他居然大喝关公是“乱言”,要“与我打出!”他们弟兄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受世俗的影响不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也就罢了,更可气的是袁绍还害怕派一个马弓手出去给自己丢了面子就更不应该了——最后自己吐血而死真是罪有应得了。

曹操就不同了:他首先了解到刘备是同破黄巾的英雄,也看出关公“仪表不俗”,更主要的是他有一种肚量一种思想敢于打破世俗观念“任人唯才”——至少给人家一个机会展示一下嘛——成功了当然好,失败了也没有什么损失。若不是曹操“急止之”,关羽还真不一定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在这里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对待人才的态度很大程度上能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的程度,曹操最后战胜袁绍,其实在这里已经埋下了一个伏笔。当然,曹操提供的这个平台,让关公一生都对他感激不尽——曹操对关羽的好不只是宽容和尊重,还有给他创造机会使他成为英雄而扬名四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搭建展示平台。当然,从这个角度看,温酒斩华雄不仅是关公的精彩,更是曹操的精彩;不仅是关公的胜利,更是曹操的胜利。

还得说说关公,之所以肯出手去斩华雄,还是看到这一群庸庸碌碌的窝囊废在华雄连斩数将后“众皆失色”,袁绍又说了一句“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注意袁绍说的是“上将”,所以关羽才来了一句“小将愿往斩华雄之头,献于帐下!”关羽自称“小将”,恐怕在整部书中也就只有这么一次——所以关羽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显的回应袁绍对刘备说的那句“吾敬汝是汉室之胄耳,”并让刘备坐于末座位。刘备是外表忠厚的人,自然也不便于直接出手回击袁绍;张飞是个粗人,即便看出袁绍对哥哥的藐视,也想不出替大哥找回面子的法子来,所以这事只有关二爷可以做,也只有关二爷能做好。

也许是嫉妒吧,但谁也不知道什么心理在作怪,关羽成功之后,本应该按照张飞说的“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捉董卓”,可是袁术还要大怒,喝曰“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要“都与赶出帐去!”甚至因为曹操说了一句“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就要散伙,就要撤资。真是心胸狭隘,做不得大事的三季人,所以曹操也就不再和他理论,而是让公孙瓒带玄德关张回寨,“暗使人赉牛酒抚慰三人”。

文章读到这里,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了:很多时候知人容易,善任难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鞭督邮3
后一篇:欠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