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捉刀

(2012-01-19 10:33:03)
标签:

教学手记

热爱生活

分类: 教学手记

捉刀是替别人写文章的意思,因为各位同行的信任,委托我给综合班的孩子们上课,主要是讲述点写作和散文阅读方面的东西,所以在讲了些理论之后,总得拿出点真玩意来,才能让孩子们信服,才能不辜负各位同行的美意,才不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我不愿意人家说我是假把式,所以只好以一个听课学生的身份,来写点东西。这又不是自己主动愿意写的,所以只好起个名字,就叫捉刀吧。

             我最喜欢的一节语文课

二零一二年。

一月。

十七日。

上午。

八点。

我上了有生以来最喜欢的一节语文课,我将永远记住这个日子。

其实,从打上学一来,我还真的一直对语文不怎么感兴趣。它既没有数学的严密,也没有物理的科学,更没有化学的神奇,甚至也没法和英语的洋气相提并论——语文有什么呢?不就是认认字,读读课文吗?再不就是背背诗,记记文言文注释和翻译?名著阅读?自己勾勾画画应付考试也就差不多了。修改病句?现在那么多资料,找上几份题做做也没什么。虽然阅读题有时候丢点分,可是天下那么多文章,到哪里去找考试要考的那一篇呢?即便碰巧找到了,也不知道人家考什么题,到时候还得指望瞎蒙。作文就更不用说了,即便猜到了作文题目,也没有一点用,还是得临场发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好了。再说说那些语文老师吧,一个一个,整天翻来覆去的就是前面说的那么点事,老生常谈,耳朵里早就听出茧来了,一点新鲜玩意儿也没有。说实在的,不是说大话,像我们这些靠数理化和英语吃饭的孩子,就是三天不上语文课,到时候也不见得语文成绩会差到哪里去?

何况,眼前这个土里土气的小老头,头发都快掉光了,眼袋那么重,下巴上还有一个疤,外边裹着臃肿的黑色羽绒服,里面还套着一件过时了N年的唐装——其实就一个花棉袄;下身是学校里发的运动裤,除了很上岁数的老教师,是没有人穿着这种衣服出门的;脚上是一说黑乎乎的运动鞋。如果这些都可以原谅的话,一口俗的掉渣的标准章丘话,沙哑而单调,没有一点抑扬顿挫,就和一个语文老师的身份有些不太合适了吧?就算我们不太喜欢语文课,可至少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是很闪眼很漂亮的女老师——也不知道学校是怎么安排的,五个语文老师就数他长得磕碜,却偏偏安排了他。也不知道是哪一辈子做了孽,命里不该犯桃花。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吧,先听听看;再说人不可貌相,也许他真有两把刷子呢。

果然,他说,作文这东西,其实并不难,也不过就是九个字,他的老学生都知道。就是写真事,诉真情,讲技巧,不过,现在与时俱进了,还要再加上三个字,就是卷面洁。嗯,好像有点道理。接着,他又说,语文学习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散文阅读,不过他已经总结了一些答题技巧,都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了,可以算是葵花宝典、九阴真经一类的高深武功,不到一定层次的人是练不了的——不过他觉得我们好像还可以,就不准备再保留了,再者还有我们语文老师的面子。不过这些今天都不会讲,他只想领着我们读读课文——真会卖关子。

读什么课文呢?他说,就读胡适的《我的母亲》和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哎哟,这两篇文章,我们老师连讲都没讲,自读课文,有什么好读的?我心里犯着嘀咕,刚刚对他建立起来的一点信心又灰飞烟灭了。不过人家是老师,咱是学生,还是好学生,怎么着也得给个面子吧,坚持下这节课来再说。他说,读胡适的作品,得先了解一下作者,我看了一下注释,就两个字——学者,这有什么好讲的?他说,也许你们的老师没给你讲,胡适可是对咱们中国影响很大的人物来。他是咱们中国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最早的博士之一;做过北京大学的校长,像鲁迅这样的人在他那个时候还只做到讲师,连当教授的资格都没有,现在北京大学的办学思想还是他提出来的,他思想先进开放,倡议并领导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他性格和蔼温厚,待人接物非常亲切,一点也没有大学者大校长的架子;他行动很保守,一直守着他母亲给他娶得农村的没有读过书的并且裹过脚的太太过完一生,就这一点上看,他就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再说说他的家庭吧,他的母亲也没有读过书,在他四五岁的时候,母亲就守了寡;到他十四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母亲一个人外出求学。讲到这里,老头突然停住了,问如果是我们——因为我们的年龄正好和那时的胡适先生差不多——一个人外出,连谋生带求学,就算是不谋生吧,过上十几年之后,谁能拿着美国大学的博士文凭回来,更不要说到北大当校长了。这句话可问得我们很不好意思——现在上高中都这么难。我不敢再叫他老头了,他居然知道的这么多。接下来他就开始领着我们读课文,从课文中节选了母亲管教他的三段,他读一句,讲一句,每一句话都问我们真实的情况是不是这样,还要问一遍如果同样的问题发生在我们家里,母亲会怎么管教我们。我是越听越上瘾,原来老师不讲的课文里也有这么多东西要学习。我发现我的同学们都抬着头看着老师,没有一个像往常一样低着头说话或写写画画的的,教室里安静极了,他们都很专注地听着。

讲完了三段课文,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了。老师看看手机,说时间不多了,再简单的讲讲牛汉和他的第一本书吧。他从牛汉的名字说起,介绍了牛汉名字的含义,介绍了牛汉的文学成就,又介绍了牛汉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温厚和蔼的人,最后,他说言归正传,还是要讲作文。读胡适是为了让我们了解他作文九阴真经的前六个字,读牛汉就是为了学习讲技巧三个字,因为时间不够了,只好读第一段。我扫了一眼,第一段一点意思也没有,根本没什么可学的呀?他说,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文章应该怎么写好开头。他一句一句的读,一句一句的讲,这些平常得看不出什么的句子,经过他的分析和解说,每一个句子都成了含义深刻、经过作者用心良苦反复雕琢修饰过了的经典,只讲得我们点头啧啧—。他说,我们因为读书不用心,就发现不了文章的美,也就不知道文章该怎么写,脱离课本去读那些作文选什么的,不就是舍本逐末、舍近求远吗?这么好的课文不读,不就好像守着金山乞讨吗?

话还没说完,已经下课了,真的好遗憾时间居然过得这么快。我们还没回过神来,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就这样结束了。看着这个土里土气的小老头,看着他深深的眼袋,听着他单调没有抑扬的声音,我觉得先前的想法实在有点对不起老师,人不可貌相呀?我从来没上过这样精彩的语文课。

不知道明天的课老师会怎么上?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精彩,展示怎样的美丽?我焦急地盼着时间走得快一些;又真心的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些,让老师好好休息一下,现在我开始心疼这个小老头了。

我将永远记住这节精彩的语文课,记住这个时间。

从八点到九点半。

上午。

十七日。

一月。

二零一二年。

 

里面用了很多写作技巧,希望读博客的同学仔细体会,仅供参考。本想分成三四篇六百字左右的,因为时间紧,过年了嘛,还得忙活家务,只好将就了,请见谅,也请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舍
后一篇:捉刀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