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热爱生活生活感悟 |
分类: 热爱生活 |
清明成为一个节日,和战国时候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很有关系。传说有一次晋文公在流亡途中,饿得晕过去了,介子推就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烤熟了给他吃。后来晋文公重赏群臣,却忘了介子推。派人去叫他他不来,自己亲自去请他他也不来,他背着自己的老母亲躲在了绵山上。有人建议放火烧山逼迫介子推出来,结果火烧了三天,介子推也没出来,他和他的母亲都死在了山上。晋文公很后悔,为了纪念介子推,就把绵山改称介山,把放火烧山的日子定为清明节日,这一天大家都吃冷食,不允许生火。我们小的时候过清明节,是不放假的,那时我们也不知道扫墓什么的,只知道吃鸡蛋、插柳枝,讲究一点的还要蒸点小面点,做成刺猬或者燕子的形状,插在柳枝上晾干。到麦熟的时候,孩子搓麦子吃如果被麦芒卡着了,吃一点这种焦干的面食就可以把麦芒顶下去。那时候吃鸡蛋是最有意思的,一般人家都会给孩子煮两个鸡蛋,据说吃了清明的鸡蛋,对孩子的眼睛特别好。孩子们都很爱惜,攥在手里或者装在书包了,有的还要拿红纸把鸡蛋染得通红。到了学校以后,我们往往先是拿出各自的鸡蛋比大小,比颜色,大的红的自然是非常得意。然后就会有人提议杠(读作
gàng)鸡蛋。杠是我们那里的方言,就是碰的意思。杠鸡蛋有很多技巧,会杠的都是拿自己的大头杠别人的小头,这时候取胜的往往是些小鸡蛋,那时候闹不明白什么原因,现在也没弄清楚。杠坏了也不要紧,剥剥皮就吃掉。那时我们吃鸡蛋从不象现在的孩子这样难,一个大鸡蛋,连清代黄,一口搡在嘴里,不用使水冲,噎得呴呴的就下去了。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插柳枝,家家的大门上都会插上孩子们折来的柳枝。一大早大人们就吩咐孩子去折柳枝,孩子也得不得一声就跑出去,往村外的柳树林里,拣高大的树爬上去,折下柳枝先做个柳笛;再用柳枝编个帽子,戴在头上像个志愿军战士一样,神气活现;最后才扛着柳枝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