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藏纳木措原创 |
分类: 援藏•采风 |
圣湖纳木措最经典的标志——圣象天门
由于西藏圣湖纳木措三分之二湖面在那曲地区,且距离我援藏工作的行署所在地较近的原因,我曾多次到过这个被誉为“三大圣湖之一”的美丽湖泊,但那多半是在七、八月气温最温暖最宜人的季节,在寒冷季节却未曾去过,一是开车仍需四、五个小时,路途对我们内地人来说依然遥远;二是担心湖畔令人受不了的寒冷。由于那曲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又地处藏北,纬度比西藏其他地区都高,因此那曲地区冬季是相当漫长的,地面的冰冻要五月份才会融解,在此之前大多地方都是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纳木措北部海拔近5000米,比那曲地区行署所在地还要冷得多。
四月中旬的一天,我所援助的部门要在全地区开展各县单位周转房需求与农村示范村建设情况调研,我碰巧被分配到了西部的班戈县和申扎县,纳木措恰在班戈县境内,不可避免地成为我此行的必经之地。藏族有个历史悠久的习俗,叫马年转山、羊年转湖,转山指的是转世界神山之首的冈仁波齐峰,转湖指的就是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措,而今年恰恰是藏历羊年,转圣湖纳木措是藏族同胞今年最隆重的一件事。我也正好可趁此机入乡随俗去转一下纳木措。
冒着清晨凛冽的寒风,踏上了前往那曲西部的行程。数个小时的车程寂寞而单调,长达200多公里泥路两边的排水沟里积满了绵延不断尚未融化的冰雪,尤如内地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只是颜色截然不同罢了。临近中午,我们在车上草草吃了些自带的风干牦牛肉,算是解决了中饭,当地人美其名曰“路餐”。若在七、八月天气温暖的时节,那是可以在路边从容不迫地用燃气炉烧水泡方便面吃的,那对我们在那曲地区下乡的干部来说,简直就是奢侈的享受。吃过“路餐”后,困意上涌,但颠簸的土路却不时把瞌睡虫赶到九霄云外,根本不可能入睡。就这样腰酸背疼、又累又乏、昏昏沉沉了不知多久,突然被车子一阵剧烈的颤抖惊醒,睁眼一看,眼睛立即被巨大无匹的洁白湖面撞得发疼,连灵魂也发出了惊叹的声音。
这便是冰雪覆盖下的圣湖纳木措啦!
在湖边的大象仿佛在破冰喝水


两头大象像是在干什么?你肯定猜得到
透过圣象天门看到守护圣湖纳木措的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神山主峰
平常云雾缭绕的念青唐古拉神山主峰露出了真容
湖面上裂开了巨大的冰缝



岸边正在消融的冰块

傍晚时分斜阳下的冰湖纳木措美轮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