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藏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的三大硬伤

标签:
文成公主实景剧文化原创 |
分类: 援藏•札记 |
《文成公主》实景剧唯美的演出场面
一是偏离主题,没有体现重点。我们知道,文成公主的伟大并不仅仅体现在就和亲上,而是主要体现在为汉藏和睦、文化交流及帮助西藏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上。既称《文成公主》,那就该反映文成公主的主要人生经历及贡献,至少应分为几幕剧,如入藏征程、援藏功绩、后人赞颂等。但《文成公主》一剧仅仅体现了文成公主入藏过程,没有反映文成公主一生的主要片断和整个精彩人生,因此此剧充其量只能称《文成公主入藏》。
二是唯美有余,情节比较单一。实景剧《文成公主》是实景演出,视觉效果和音乐演唱效果均非常唯美,给人以较高的艺术享受。但该剧唯美主义倾向过于明显,并非音乐剧,却让音乐演唱占据了大多的时间,而作为戏剧关键要素的剧情却比较单一,文成公主在赴藏途中克服艰难险阻的情节显得过于冗长,缺乏丰富生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该剧在音乐表演与视觉冲击方面是成功的,但剧情设计有所不足。正如一件饰品,它的包装盒很漂亮,但饰品却很普通,有点本末倒置。
三是用史有误,细节不够严谨。《文成公主》作为历史剧,应该尊重历史。但编导却煞费苦心的将一些历史进行了强行嫁接,导致一些细节历史态度不够严谨。如藏传佛教是西藏文化的典型代表,但文成公主入藏时期,藏传佛教尚未真正兴起,苯教还占主导地位,但剧中出现了大批喇嘛欢迎文成公主的场面;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建筑都是文成公主到了吐蕃之后才兴建的,但在剧中,这些建筑都已经存在,并在布达拉宫举行婚礼,这与史实出入较大。

艺术可以虚构,但历史不能虚构。尽管编导在对历史进行强行嫁接时,在视觉上表现得天衣无缝,甚至舞台效果更加明显。但历史就是历史,不能唯美是图,如果说《文成公主》剧主题不突出、情节单一尚可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那么,随意改变历史事实对观众造成的误导,却是不能不引起重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