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峰子竹斋
杨峰子竹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42
  • 关注人气: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句丽壁画四神图像的审美浅析

(2014-05-20 17:33:54)
标签:

样式

花墓

传统文化

思想意识

文化

分类: 艺术活动

【摘要】四神往往是作为祥瑞而崇拜,并演化成为道教所信奉的神灵,起到保护神灵的作用。所以四神也被称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高句丽壁画中的四神图形象准确生动,比例适当,装饰性、平面性、略微的夸张造型,组织的图案有整体的画面感。动物和景物主次分明,每一块面的局部图案,都能统一在一幅完整的画面之中。

  【关键词】高句丽壁画 四神图像 气韵生动 汉文化影响

                                        高句丽壁画四神图像的审美浅析

                       

                                                                                       杨 峰

    中国古代壁画有着灿烂的文化历史,每当提到中国古代壁画艺术,人们立刻就会想到中国西北的敦煌。然而,在中国东北边陲,在滚滚的鸭绿江畔,还有一座壁画艺术的宝库,那就是集安高句丽古墓壁画。

    高句丽政权于公元前37年就已建立,高句丽是中国地方少数民族政权中持续时间最久的政权,共存世705年,前后经历28位王。高句丽王朝灭亡后,其主体遗民被迁入中原地区,融于汉族中。壁画墓的出现却是在此之后300多年。考古学家证实,20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朝鲜境内先后清理和发掘出一批高句丽壁画墓。根据目前已披露的资料,中国境内有33座,朝鲜境内68座。高句丽壁画墓主要集中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和朝鲜境内。这些壁画墓中封土石室墓居多,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集安古墓壁画完成于公元3年至公元427年,高句丽迁都平壤之前。众所周知,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始凿建敦煌莫高窟。由此推算,集安高句丽壁画创作时间与敦煌早期壁画创作时间基本相同,或更早一些。高句丽壁画墓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高句丽壁画晚期描绘四神图像占主导地位

    纵观所有的高句丽古墓壁画,在早、中期的壁画墓中,多以社会生活的题材为主,而在中、晚期的壁画墓中,宗教和神灵题材显著增加,而且似乎愈占主导地位,佛教、神灵题材对社会生活题材有着取而代之的趋势。文献记载的高句丽宗教有儒教、佛教和道教,而且呈鼎足之势。从年代上看,儒教学说及思想形成后,以儒教作为国教,信奉时间早,延续时间长。佛教传入稍晚,道教更晚。儒、佛、道三家相互影响、渗透,很自然地出现了“三教一家”、“三教同源”的思想,在壁画上同时出现儒者、僧人、道士形象,是“三教合一”的缩影,及“三位一体”的高句丽统治者的理念。高句丽古墓壁画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社会生活风俗画,有宴饮、舞乐、战斗、狩猎图等。第二种是图案装饰壁画,绘有云纹、王字纹和莲花纹等。第三种是现实生活与四神两者结合的壁画。第四种是图案与四神结合的壁画。第五种是四神壁画。早期和中期的壁画,古拙、稚朴、素雅,充满灵性,十分贴近现实生活,流露出一种天真和稚拙,好似一部形象的历史长卷,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民族的乡土乡情和社会风貌。高句丽社会风俗和信仰在后期有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内部阶级矛盾愈来愈激化,上层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极力提倡“信佛法,敬鬼神”在高句丽晚期壁画墓中,业已把神灵题材,变为主导地位了。

    集安古墓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高句丽晚期壁画墓中的四神图表现的就是关于中原信仰的题材。这种内容占了主体。其中描绘四神的壁画较多。四神是汉人视为天上的四个神灵,既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这四方之神,故也称作“四灵”。青龙是东方之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总体体现,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是南方之神,玄武是北方之神。这四方神圣也是我国道教的护卫神。这四神有固定的位置,在五盔坟四号墓壁画的主体部分是四方四神,即在墓室南壁绘朱雀、北壁绘玄武、东壁绘青龙、西壁绘白虎。在帝王墓室壁画中,四神护卫着墓主人的安全。在一些古墓中成了中心主题,独占四壁。成为道家的方位神和吉祥神。四神的图像分别是由这些动物组成起来的,比如:龙是由牛的头、鹿的角、鱼的麟、鹰的爪、蛇的身融汇在一起,创造了龙的形象。白虎、玄武来自自然界的虎和蛇、龟的美化、理想组织而成的。朱雀则取自鸡凤鸟和孔雀等美化而形成的。所以四神图更具神灵的寓意。

    高句丽晚期壁画,由社会生活题材转向以神灵为主,不难看出高句丽晚期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幻想死后仍然统治四方,保持他们的安逸享乐的生活局面,借助神灵、迷信思想来安慰自己,借助宗教束缚人民,从壁画上我们不难看出高句丽人在崇拜祖先和太阳神外,到后期大力推崇佛教和道教的神仙方术思想。把中原的四神思想全部接受过来。在中、晚期壁画中,宗教和神灵题材显著增加,而且似乎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五行学说盛行,所以四象也被称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两汉时期,四神图像在建筑、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瓦当、丝织品及器物上大量出现。四神往往是作为祥瑞而崇拜,并演化成为道教所信奉的神灵,起到保护神的作用。“在东汉时称为四象,四象是对天象划分的象征表现,地方可划为四方,区分为‘九州’,天圆可划分为四官,二十四宿分属之,用四象统领之”。① 汉画像石当中四神图像表现出粗犷、茫然、庞大、崇高,艺术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四神在中国古代另一个主要表现就在于军事上,在战国时期,行军布阵就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布阵的方位图而已。四神之威严正气、神武力量、神秘色彩成为人们崇拜神圣的神灵。

                                  高句丽壁画四神图像的内容构成特色

    四神的图像在高句丽壁画中亦多出现,最早出现在以社会风俗为主的壁画墓的藻井上,图象都很小,而且四神都不全,或只有朱雀,或只有青龙、白虎。如莲花墓、舞俑墓。迄今为止,已发现30多座高句丽古墓中会有四神图像,仅集安壁画墓绘有四神图像的地方就有九处之多。有:莲花墓、舞俑墓、环纹墓、龟甲墓、三室墓、长川一号墓、四神墓、五盔坟四号墓、五盔坟五号墓。朝鲜境内绘有四神图像的壁画墓有22个。到了六七世纪时,高句丽壁画的四神图像在四神墓、五盔坟四号墓、五盔坟五号墓为代表,四神的图像开始完整、高大,占据了整个壁画的中心位置,由四神图代替了风俗图,四壁开始绘有大幅四神图像。这些四神图像占据的主流是说明受汉族的佛教、道教文化思想的影响有关,表现出丧葬习俗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反映了高句丽贵族思想意识的变化。

    “五盔坟四号墓室四壁绘有四神: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均以网状莲花火焰锦连续图案为衬底。网纹以红、黄、黑三色平行线条描绘,在统一的网纹内,错杂地绘有图案,侧视的十一瓣盛开之黄、赭、绿色莲花,下有花托,两侧绘有升腾的小柱火焰,火焰上部饰有小朵莲花,莲瓣中绘有各种人物图像等,整个图案设色丰富艳丽。莲花作为纯真、洁净的形象,是佛教的象征花卉。西壁绘有白虎,与青龙相对,昂头亦向南。通体白色,单以墨线勾勒,虎足作三趾爪与龙爪画法相似,腋下火焰飞串,虎尾上翘。南壁绘有朱雀,戴胜修尾,面东长鸣,展翅欲飞。北壁绘有玄武,绘龟蛇盘缠相斗,龟身向西,正在行走,伸头向上,张口吐舌,赭背无甲,蛇头向右与龟头相对,身披五色,黄背茶腹,纠缠盘结于龟身,尾部伸向上方”。②综上所描绘的四神图像构图十分丰满,设色浓烈,格调清新,变化多端。青龙昂首奔腾,白虎腾扑跳跃,朱雀展翅长鸣,玄武龟蛇盘跃相缠形象生动四神各领风骚,四神图像内容构成了东方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高句丽壁画四神图像的审美表现形式

    战国时期的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帛画中出现青龙图案,用线生涩、古朴,体现了中国早期绘画特征。汉代时期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画,出现交龙的形象为四龙穿壁,所用的线条是格调高古的“春蚕吐丝”和“高古游丝”描。“从高句丽壁画古墓的形制结构、壁画内容、绘画技法、存在时间等方面考察,受汉晋墓室壁画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③

    高句丽壁画中的四神图的线描,属于高句丽晚期的壁画,线条细致连绵流畅,曲线赋予律动美,形成了细密、疏密有致的风格。不像早、中期壁画中所用的顿挫、快慢粗细、长短变化的线条。晚期的线条有东晋画家顾恺之的遗风,顾恺之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当时的壁画造型的发展影响颇深。顾恺之的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的人物造型准确、动态自然、线条飘逸、赋予韵律,体现了秀雅和高贵。“早期敦煌的壁画中的线,如高古游丝描、行云流水描、琴弦描、铁线描等,行笔圆润流畅线条均匀,越往后期线条更显现出逐渐变粗,而且挺拔、刚劲有力富有弹性,以上几种线描在敦煌壁画中为北朝至隋代常用线描。隋代敦煌壁画中的线描,继承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线描特征,为唐代绘画与线描的变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④因此,我们从高句丽壁画的线描同敦煌壁画线描作比较,它们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可谓同出一辙的艺术样式。   

    高句丽壁画中的四神图形象准确生动,比例适当,装饰性、平面性、略微的夸张造型,组织的图案有整体的画面感,人物和景物主次分明,每一块面的局部的图案,都能统一在一幅完整的画面之中。四神图色彩的特点是饱和绚丽,运用了多种色彩,有浓艳的朱砂为主色,辅以石绿、土红、石黄、熟褐、白土粉等矿物质颜料,色彩既沉着又鲜艳。壁画中的四神图多用先勾线后涂色的方法,注意整体法和中轴对称关系,设色法主要有:单线平涂法、没骨法、白描法和点彩法、晕染法和渲染法、写意法等。有的动物的眼睛上鎏金和青玉镶嵌等手法,生动鲜活的四神图背景衬托加渲染气氛,配上流云、火焰、星象、网纹等装饰,并采用对称的构图形式,使画面严谨庄重,更加突出了威严、神圣的完整画面。如:五盔坟4号墓的青龙形象刻画的跃然壁上,身体拉长变形,呈云卷纹波浪状,线与色是直接画在灰褐色的地子上,地子本身作为一种灰底色处理,不像早期的壁画用白色打底。画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挥洒自如。青龙的造型和色彩更富装饰性,黄色的背,褐色的腹。黄色是受光亮面,褐色是背光暗面,中间色是过渡色朱砂色,用色彩把三大面巧妙的概括出来,没有像西洋画表现的那样有明暗和光影。黑线勾青龙的轮廓,鳞用墨线勾画出小灰色调,形成画面黑白灰的层次感和厚度感。青龙的四只爪子画的大而有力,结构接近于写实,四只腿肌肉结实并前后用力奔跑。背景画的有装饰性莲花,画有关佛教题材的一女足踏莲台回眸低视,手持华盖,下面画有卷云纹、忍冬纹和火焰等纹样。西壁画有白虎,与青龙形成中轴对称的构图,白虎的头是白色勾墨线,双眼圆睁,张牙舞爪,白虎的全身是灰石绿色,鳞用墨线中锋勾勒,虎尾上扬向南腾跃。背景中画一男足踏莲台手持华盖,脸朝南观望,与对面的一女有呼应联系,但画面人物较小,反映了佛教思想的深刻影响。据说壁画鸟兽的眼珠多以青玉镶嵌,但是今已无存。这充分证明高句丽工匠用青玉镶嵌鸟兽眼珠的作法,是受到中国古时“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和“传神在阿睹”的画理影响。

    高句丽古墓壁画五盔坟4号墓的青龙、白虎形象刻画整体效果浑厚大气,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气”代表一种阳刚之气,“韵”代表一种阴柔之美。总而言之,气韵代表两种极致美的统一。这是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论六法》的经典论述。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中谓之“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高句丽古墓壁画流畅的线条,对比的色彩,夸张的形象,神秘的气氛,体现出高句丽画师的技艺更加纯熟,笔法更加洗练和生动。更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古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以线造型”的完美体现。高句丽古墓壁画不仅内容丰富,想象瑰丽奇幻,既有生动四神图像,还有神人和天象,线条表现出流畅挺拔,色彩深沉庄重又金光绚烂,绘画技巧高超,风格率意洒脱,生气盎然,自成体系。同时,整体画面表现了墓主的灵魂在龙虎的引导下,缓缓升往仙境,求得永生的含义,表达了中原汉文化中简朴的道家升仙思想,充分显示出高句丽古墓壁画的艺术审美价值。

                                                    (本文作者: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

                                             (此文发表在《东北史地》2014年3期“高句丽渤海研究”栏)

 

 

①朱存明:《汉画像之美》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年,189页

②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吉林集安五盔坟四号墓》,《考古学报》,1984年第1期

③耿铁华:《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267页

④吴荣鉴:《敦煌壁画中的线描》,《敦煌研究》,2004年第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