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来佳茗似佳人(散文)

(2012-04-05 23:34:33)
标签:

原创

拾花女人

分类: 散文随笔

   从来佳茗似佳人http://cnc.qzs.qq.com/ac/b.gif

  文/拾花女人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使得茶在中国历史上有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而且随着经济文明的发展,茶作为一种健身饮料,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喜爱。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无论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有喝茶的习惯,只是喝法上有雅俗之分。正如人们说的,百姓喝茶是一种需要,和尚饮茶是一种禅,道士品茶是一种道,而文人品茶则是一种文化。
  白居易诗云“食罢一觉醒,起来两盅茶”,茶作为古代文人七件雅事之一,与琴棋书画诗酒一样都是文人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在文人眼中,茶是神圣的扬清激浊之物,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文人好茶,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因此,云林竹灶、松月下、花鸟间、青苔上,幽人雅士聚会时,常常素手汲泉,煮茶品茗,惬意其间自有说不尽的趣事。

  中国的文人总会将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东西与女人联系在一起,比如喜欢喝酒,就把酒比作女人,喜欢喝咖啡,咖啡便似女人,嗜好饮茶,茶便比为佳人。唐人崔珏曾写《美人尝茶行》诗,其中有“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句,朱唇一点,绿茶一杯,香奁体对美人的感觉可谓细腻入微。佳人伴佳茗,愈添文人的风流蕴籍,自称“爱茶人”的北宋苏东坡更是言简意赅,“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句诗,定下了千古基调: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尽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东坡一生嗜茶,天天烹茶、品茶,他贬谪黄州的时候还亲自种茶、采茶,对茶的历史和茶的功效都很有研究。他品尽天下名茶,留下很多赞美茶的诗,在《次韵寄壑源试焙新茶》中,诗人将茶叶赋予仙灵之气,又将其比做香肌粉黛的佳人,描写茶叶在开水中泡出的形色,如美人婀娜多姿,飘逸淡雅。不但如此,苏东坡明确地指出了茶当自然,“玉雪心肠好”,制茶不要失其本真,不必以膏油其面而追求表面之光洁。“佳茗似佳人”,茶色清新淡雅,展示的不仅是女人身体之美,还有内在的妩媚。
    大概喝酒饮茶这些事大都不为女人所谓,成为男人们的专利,而女人是男人的永恒话题,很自然的,男人们将女人拉到酒中、茶中,便有了美酒女人、咖啡女人等等这些与女人有关的名词。而于我,则不喜欢将女人与酒、咖啡联系在一起,我觉得,女人当属茶---来自天然的尤物。
  酒和男人似乎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它甚至是男人英雄气概的标志,如“醉卧沙场君莫笑,自古征战几人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尤其在我国古代,由于战争比较频繁,多数将士常年戍边,美酒与女人,江山与女人自然就成了一种体现男人力量的附属品,“红粉佳人白玉杯”、“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因此,女人如酒,酒如女人,是男人对女人的审美,是带了点酒性的!而以女人比酒,总觉得不般配,甚至有点暧昧。因为美酒虽香醇,但里面含有酒精,其味却过于浓烈,其性也太刺激。再好的美酒,如果贪杯,便是毒药,而好女人,无论怎样都不会成为毒药的。
  还有将咖啡与女人相联,我感觉也不太合适。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味道,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喜欢咖啡的人生活中多是性情中人,激情与刺激。咖啡醇香浓郁,浑汤浓味,易使人旺,过把瘾就完,而好女人则是耐得住长久品味的。

    好女人如茶。茶是淡的,喜欢茶的人多是在喧闹中寻求平静,平淡与知足,比如绿茶的清香、典雅,清澈中透着馨香,甘醇而又解渴,让人一眼看得透彻。林语堂说:“一个人在这种神清气爽,心平气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领略到茶的滋味。因为茶须静品,而酒则须热闹。茶之为物,性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茶虽然有苦味,但是清爽怡人,易使人静,其香韵枭枭,滋味悠长,而且越喝越有益于身心健康。茶的温和、恬静、淡雅、清正,恰似女人的性情,让人舒适而安慰,而且一说到茶如佳人,总会联想到中国女性的传统美来。
  清代文学家沈三白的妻子芸娘极为雅致善良,是一位曼妙如茶的女子。芸娘找到性情淡泊且爱她惜她的沈三白,诗茶唱和,俨如一双神仙眷侣,芸娘制茶别具一格,沈三白《浮生六记》中记载道:“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沙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沈三白写的是茶的香韵尤绝,读了难免让茶客口颊生津。林语堂读了《浮生六记》后非常艳羡,说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芸娘和沈三白都欣赏一位美妙女子,芸娘要将她纳为沈三白的妾,沈三白坚决不要,这位饮茶的行家,正是“任世上茶有万千种,一生只取一杯饮”。
  中国文人喜欢把茶与女人联系在一起,应该缘于茶的内在美。好的女人深蕴着一种永远让人读不透的美丽,是需要像古人品茶一样,经过温壶、烫杯、洗茶、泡茶、翻杯、敬茶、闻香等一系列环节之后,再去慢慢品味的。
  明代有个文人叫冯开之,泡茶都要亲自动手,问其原因,他说侍弄茶就像侍奉美人一般,岂能让他人沾手?所以此公与人谈饮茶,也完全以大男子主义的视角进行戏侃:“初巡为婷婷袅袅十三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荫矣”。明人许次纾最能想象,将三巡之茶分别比作三种年龄的美女。还有一位冯先生喜欢茶,不忍客人茗饮,而以白水待客。他说茶如美人,又如书法、绘画,岂能落到他人手中。满清时代号称“清末怪杰”辜鸿铭,也极嗜茶,而且还喝出了一个著名的纳妾理论,说男人像茶壶,女人好比茶杯,一个茶壶配四只茶杯,是天经地义。这话明明白白是霸道得没有道理,但是一下子还真无法反驳。
  厦门一位女作家写的一篇《茶之死》,她认为茶有“盈绿的青春,妩媚的笑靥”,是“幸运的女儿”,却“甘心把万般柔肠,一身春色,全献于人间。任掐、压、烘、揉,默默地忍受,从无怨尤;在火烹水煎里,舒展娥眉,含笑死去。”女人将茶自比,不免有一种哀伤,如果那“幸运的女儿”,遇到一个如沈三白一样的爱茶男子,倒不如说她是含笑地找到了更好的归宿。
  “茶比佳人”,不但在中国如此,茶传至西方,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欧洲人也染上了同样的妙想。18世纪法国诗人马特斯在《茶颂》中说:“惟一你淑美宜人,使我进入特殊的妙想。”英国无名氏的《茶诗三章》也有:“香茗莫御之力将歌以命之,尔佳人之娴雅韶华兮盍其莅止!”
  茶的滋味需要用心去品,就像欣赏好女人也一样,需要你用心去观察。苏东坡将一杯清亮、澄澈、甘醇的佳茗,比作佳人,令人回味想象再三,实在是茶的知音。唐白居易《晚起》“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北宋林逋在《烹北苑茶有怀》“乳香烹出建溪春”,如此之世间绝品,不要说世人难识,即使古人也只有对着《茶经》去想象古人喝茶时的情景了。至于南宋陆游“晴窗细乳戏分茶”,则更不必言其中的滋味了,这些人都可称谓茶的知音。而女人如茶,则同样需要知音者。
  好女子就如一杯清茶,从骨子里透出的孤傲清香,显示着她的脱俗超凡。初喝时并不显得有多么香浓,喝久了便会渐渐从中品出其滋润的韵味!此后,一日不饮,便会让饮者深深地思念,因此好茶,还得遇到好的饮茶人,再粗的茶,只要喜欢,只要深入它的意境,便是仙露琼浆,而再好的茶,如果不会品,也如同喝白开水,照样品不出香味来。
  茶得之于如此懂茶之人,即使粉身碎骨也甘愿;女人若遇知己,也必定会为奉其一生的,因此,能够品味一个好女人的男人一定是上乘男人,而能够让男人用茶来品的女人一定是上乘的女人。佳茗如佳人,而为佳人者,一定要明白“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的道理,方可得佳茗之誉。

 

2012.04.0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