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散文随笔 |
中午,在山村学校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拍石头——这所大山里的寄宿制学校,曾让无数被"优秀"学校抛弃的“不可救药”的孩子,找回了做人的自信,并带着人性平等的尊严自豪地走进了高一级学府。“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在这座坚实而贫困的石头世界里,四十多个质朴、善良、厚道的山区教师,用他们充满智慧的大爱之心,倔强地走出了一条让“每一个孩子都优秀”的育人之路。
学校后面,是几户人家的石头房,几树高大的杨树裹着山风,将一叶叶阳光摇曳得翠绿生响,那一串串槐香也不甘寂寞的,循着风的脚步,就走进了花格子窗棂。蜜蜂和喜鹊是院里的常客,翩跹着,欢唱着,在一串串洁白的花蕊里,寻找甜蜜。山村的四月,是用槐花串起来的云朵,在鸟语蜂鸣的绿色旋律里,姿态柔曼,芳香飘逸。
山里人有午休的习惯,因而午饭一过,空气里便只剩下了徐徐疾疾的风声和鸟鸣。有时从一座小院里传来一阵母鸡下蛋后咯咯哒的欢叫,会暂时打破寂静,而几声犬吠慵懒的回应过后,一切便又恢复了原先的宁静。一种切入骨髓的恬淡感觉顺着两行湿热的水珠滑落,我越发想离开那座浮躁而喧闹的城市了。
隔过几座石头房,远处是高低起伏的山峦,正在走向繁茂的丛林郁郁葱葱的,让人琢磨不透它幽深的绿意。一洼洼田畦,一层层梯田,扬花的麦穗已经将季节渲染得如同一块块绿缎,在喜鹊穿过的欢笑声里,闪着油绿的光芒,青杏将枝头一枚枚酸涩的梦寄托给五月,向着金色的路,伸入季节深处。
学校,村庄,丛林,大山,田野,在石头砌成的世界里,派生出层层叠叠的幻境,让人想象不出谁是主角,谁是点缀,谁是灵魂。也许真正的和谐,便是原始色彩和声音的自然回归。
青石街巷、兰瓦石墙甚至已经磨好的锃亮的镰刀等,都在槐花的香气里找到了原始的庄园,而当校园内钟声悠扬地响起时,那些鸟儿般飞向教室的孩子,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守候在大山里的教师,则更让我痴迷于古朴、清纯的儒雅氛围,在铿锵有力的朗朗韵节里接受灵魂的再度洗礼。
大山里的希望,被一双双惯于寂寞的大手高擎着,一朵朵美丽的心花,从书声飞起的地方走向太阳……
2011.05.1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