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政策修订后,重组股魂归何处

(2017-06-01 07:55:05)
       本人新浪微博开通,方便行情提醒个股解答,地址(点击并关注)ST究竟大慧
       鱼上台后,对三项政策进行了修订:
       1、2016的9月重组政策修订。一是完善重组上市认定标准,细化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认定标准,完善关于购买资产规模的判断指标,明确累计首次原则的期限为60个月。需说明的是,60个月期限不适用于创业板上市公司重组,也不适用于购买的资产属于金融、创业投资等特定行业的情况,这两类情况仍须按原口径累计。二是完善配套监管措施,抑制投机“炒壳”。取消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提高对重组方的实力要求,延长相关股东的股份锁定期,遏制短期投机和概念炒作。三是按照全面监管的原则,强化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责任,加大问责力度。概括来说,就是打击避壳行为,抵制重组中的方案套利。
       2、2017年2月再融资政策修订。围绕定增规模、再融资周期、再融资募资用途三方面作出相关调整。概括来说,打击的是在融资上的套利、利用融资炒作及融资抽血等行为。
       3、2017年5月末减持政策修订。特定股东减持被限制,与上市公司伴行的时间拉长,更加荣辱与共。概括来说,在减少对市场冲击的同时,也一定程度抵制了各路资金对重组再融资的参与热情。
       上述三项政策,会引发以下共振:
       一是抑制了资金参与资本运作的积极性。重组政策减少了配套募集,掐断了资本参与方主要的利润来源。配套再融资延长锁定时间、降低融资规模,特别是定增价格的确定方式,都极大加大了资本的参与风险和降低了利润空间。减持政策更是将参与资本方绑在了上市公司兴败战车上,投资不慎,极可能几年都回不了本。未来,内生发展持续强劲的价值型公司将受青睐。
       二是减轻了资本运作的抽血。资本运作量降低,利润空间被压缩,以往每年千万亿级的融资量将极大压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本套利及对二级市场的抽血。
       三是资本运作将更务实。能参与资本运作的各路资本将更重视公司的质量和项目的前景,那种捞一把就走已没了政策土壤,只有坚持长期投资、真心投资,才会在促进上市公司的成长中获得利润。也就是说未来资本运作虽减少,但更优质。
       四是重组股将分化。若IPO继续超发,再加上政策上的转变,重组股将分化,那些无实力股东、内乱不休、长期被边缘化的重组股将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大跌后也会有价值),而有实力的资本和实业家掌控的壳,会走出独立行情,并最终更生为优质公司。特别是退市制度修订极可能是未来政策修订之四,也会对重组股产生心理利空。未来,重组股仍有投资价值,但要择时择股,大跌下来,有强力股东入主,才是投资之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