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归纳了《华泰并购组负责人谈上市公司重组修改意见》一文的观点,也说出了我之前博文的想法。今天分捡出来,明晰大家的思路。
1、产业并购将会增加。即类借壳会转向产业并购。规避借壳的,因为在交易上是能够达成借壳的条件,但是合规性又不满足,所以采用的是绕路的方式,现在不让这样搞了,我感觉这部分交易有一部分会黄掉,因为交易的双方的诉求达不到,还有一部分我觉得会转成产业并购,也就是他能够不取得控制权而甘心当二股东,而本身产业并购对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支撑效果也在。
2、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只是心理层面。对于二级市场的影响我不是特别有概念,但是我感觉应该不是太大的影响。首先因为类借壳本身每年发生的案例就非常少,借壳也没多少,一年二三十单,类借壳也不多,所以我觉得这些本身的变化对于市场更多的是心理预期的影响,真正并购交易的供求基本面的影响应该不是特别的大。
3、供求关系不会有大的变化。目前类借壳的政策其实是原有的有借壳诉求的上市公司会稍微面临一点压力,因为没有那么多愿意借壳的资产了,所以原有的借不动壳的一些资产重组反而变得有一定的可能性了。也就是说,有些原来IPO排队的企业如果排的时间太长了,在现有的IPO环境不变的前提下,也有可能原有的借不动壳了,现在因为合规性满足也跑过来借壳,也是存在这种可能的。因为原有的这两年的借壳要求的条件都非常的高,利润也高,行业也要求是新兴行业,成长性要求也高,现在类借壳被堵住了以后,整个借壳资产基本面的门槛确实是会下降,但是合规的门槛就变成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4、不让融资不会改变借壳的数量。现在确实是借壳不让融资了,但很多借壳上市的企业本身融资也不是它的最重要的目的,我认为借壳获取平台实现证券化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不给融资也会有些企业愿意上,当然有些企业急需要钱他可能就觉得意义不大,但是不会说不给融资这些企业就不会借壳。再一个,借壳上市以后启动也是没有时间间隔的,按道理来讲立刻就能够启动,只是没有配套融资那么方便而已。因为没有融资,所以企业借壳的意愿不会那么强烈,这个不一定会减少借壳交易的数量,而是会改变借壳交易博弈的局面。
5、优势壳资源将稀缺。我们认为壳资源炒作短期内将大幅降温,会降低金融套利型股票的水位,并且影响市场的整体风险偏好,但壳资源价值将加剧分化:伪壳、垃圾壳等壳标的价值缩减,将面临淘汰困境;而壳供给和壳需求均减少的背景下,优质的借壳上市的标的价值上升,潜在壳资源将受益。特别关注近5年内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同时实际控制人拥有大量未上市优质资产的上市公司。
6、中概股找小壳的机会会大。中概股的事情,无论是中概股还是香港的分拆,几个巨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炒作,但好企业就是那么几个,体量大的企业其实对壳交易可行的容忍度是比较大的。什么意思呢?比如360的回归找个三五十亿的都差不多,并不会因为这样他们就会很轻易地找一个大壳不做标的了,有的时候虽然盈利大,但还是有可能去找相对小的,所以小的壳的机会确实是会相对更大一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