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的才艺学习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应该是健康和快乐,我相信这是绝大多数家长一致的答案。关于“健康”本文就不多说了,这里,就单讲讲“快乐”吧。
我敢确信,在这“绝大多数”家长中,并不是所有人对“产生快乐的源泉”都赋予了相同的理解。因为有不少主张“孩子应该无忧无虑地玩,应该追寻童年快乐,绝不报读任何培训班”的家长,一听说某某小孩在读兴趣班,就会摇头叹息:“唉,娃娃的快乐被剥夺了!”其实,这个理解是片面的,这一论断只适合那些被家长逼着读兴趣班的孩子,而对于那些因喜欢才报读兴趣班的孩子来说,就未必如此了。
同样的事情,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可能你觉得是痛苦,他却觉得是快乐。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地看书,在书中寻找到无尽的快乐,而有的孩子却会觉得看书简直是一种折磨;有的孩子一说练琴就痛苦,哪怕只练十分钟,而有的孩子每天练琴6、7个小时,也依然快乐地陶醉在音乐中。对于不同的孩子而言,给他们带来快乐的“源泉”显然是不完全一样的。
是否要培养孩子的才艺特长?是否要给孩子报读兴趣班?关键要看它是否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孩子是否对它感兴趣?有的孩子可能在某方面天分很高,将来或许会成为那方面的专才。而有的专业又必须具备童子功,若小时候不进行培养,长大后就不可能走上顶级的专业之路了。试想,如果所有的孩子都拒学才艺,而只进行校园里的“常规学习”,那么,未来的中国将不会再产生像杨丽萍那样的天才舞蹈家,像丁俊辉那样的天才球星,像沈文裕、朗朗那样的天才钢琴家了。所以,孩子不同,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当然,绝大多数家长可能并不想让孩子走所学才艺的专业之路,而仅仅是作为兴趣培养。我本人也是这样的想法,但我不认为孩子学了兴趣班就一定没有快乐了。我非常赞成“让孩子多玩”,不过对于“玩”的含义,似乎不应该只理解为“不报读兴趣班”才是玩。我认为“玩”和“学艺”不是绝对对立的。如果孩子不喜欢、不想学习某种才艺,而家长却因某种功利目的,强迫着孩子去学,那显然是不恰当,是剥夺了孩子的快乐和玩耍的时间,但如果孩子对某种才艺特别喜欢,自己又很想学,那么,这个学习的过程对他来说也就是在玩了,只不过是另一种方式、另一种途径、另一种内容的玩耍而已,孩子在这样的学习中依然能得到他想要的快乐。所以,“兴趣班”是让孩子学还是不学?关键一点是要看孩子喜欢不喜欢、适合不适合。
女儿3岁多上幼儿园小班时,有一天回来就跟我们说,幼儿园开兴趣班了,她想报钢琴、画画、舞蹈班,他爸爸直接就说“我们不报兴趣班,你就多玩嘛。”我也觉得画画、跳舞在幼儿园的常规活动里会有很多时间接触,不用再报兴趣班,而学钢琴,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练习,并且练琴很枯燥,太小的孩子不容易坚持下来。因此我也建议她下学期再说,她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建议。但是,第二学期(女儿刚4岁多一点),她强烈要求要报这三个班了,说班上有好多同学都报了(一些上学期报班的同学经常会说起兴趣班上好玩的事,引起她更浓厚的兴趣了)。我想既然她那么喜欢,而且幼儿园的兴趣班也不需要回家后,再额外花时间练习或完成作业,其实,对她来说还是在玩,于是便同意她报读舞蹈班和手工美劳班。这样,每周一三上美劳班,二四则上舞蹈班。(那时没有给她报读钢琴班,因为钢琴课的时间是周一到周四,和舞蹈、美劳课时间冲突了,而最关键的是,我依然不想让她4岁就开始学钢琴。)
这样,女儿下午在幼儿园吃了晚饭后,就继续跟小朋友疯玩,接着就参加6点到7点的兴趣班,回家后通常是直接到小区院里玩。女儿很高兴,每天都是快快乐乐的。但学习欲望极强的她居然还嫌兴趣班报少了,一天周五放学后,我陪女儿在院里玩,她竟不无遗憾地对我说“哎呀,星期五都没有什么什么班,要是星期五也有什么什么班就好了!”我跟她说:“星期五没有报班,你就可以在户外多玩,这不挺好嘛?”女儿却回答说:“可是我好想星期五也有个什么什么班的嘛!”
其实,“学艺”本身不是什么坏事,多才多艺有啥不好呢?爱因斯坦的小提琴就拉得非常好,他说:“如果没有音乐,我在其它方面也将一事无成。”可见才艺学习对一个人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它也是一种学习,而人类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进步的。只不过在中国,这种“学习”目前还只能是存在于校园“常规学习”之外的一种“额外的学习”,也因此,“学艺”便成了会占用孩子“玩耍”、“休息”时间的“课外附加的学习”。
正是由于“才艺学习”和“常规学习”处在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关系中,才使得很多家长产生了矛盾:不让孩子学吧,可孩子又特别喜欢,甚至还有点小小的天分;让孩子学艺吧,又不想占用孩子宝贵的课外玩耍时间。所以,大多数家长只好采取“中庸之道”,即:同意孩子报读一两种或两三种兴趣班,但在时间上会有所考虑,原则上还是尽量保证不占用太多自由玩耍时间,比如:周六、周日,尽量留出完整的一天让孩子可以自由地疯玩。我自己就是这样的,女儿报读兴趣班,我坚持的原则是:第一,她很喜欢并主动要求报读;第二,时间要合适。第三,周末两天必须保证至少有一天什么兴趣班都没有。
女儿现在7岁了,曾经先后报读过幼儿园的美劳班、舞蹈班、拉丁舞和校外艺术学校的踢踏舞、民族舞、钢琴和珠心算,所有兴趣班都是她自己要求报的。这期间,民族舞是二学二弃,拉丁舞也只学了一学期。只有“阶梯英语”是我给她买的资料(那时她只有1岁多,没有报班,只是在家里看碟,她还是非常喜欢)。3岁多在征求了她的意见后给她报了班,尽管老师和别的家长都觉得她接受能力很强,学得不错,但她似乎不太喜欢那样的课堂和环境,在两个月的免费试读期结束后,我再次征求她的意见,选择了暂时放弃。之后的几年,不是时间冲突就是她没提起兴趣,结果,直到她6岁多上学,也没再报读阶梯英语,当初,我花了将近六千块钱买来的一大箱和一小箱资料,就这么束之高阁了好几年。虽说有点可惜了,但孩子不喜欢,或是会占用太多课余时间,我还是会毅然选择放弃的。
现在,女儿的校外兴趣班只保留了两样:周日下午一个半小时的“踢踏舞”,周二放学后一个小时的“钢琴课”(本来上学前我就劝她放弃钢琴,因为,总的来说,她还是不太喜欢练琴的,可是她却不愿意放弃)。双休日有一天半的空闲,周末经常都会带她到处玩,还可以畅快地进行一次游泳。这样的安排应该还是比较合理吧?但如果在学校就能进行,我还是非常愿意她放学回到家后的所有时间都能自由玩耍。
我曾看过资料,在一些国家的中小学,孩子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就能有机会选修甚至必修一门艺术课程,比如:小学就能学一门乐器,中学甚至可以休两门艺术课程,有的孩子在高中还能修习作曲。他们在学校就有机会和条件,学习自己喜欢的才艺,因此,在放学回家后的“课余时间”,大多数孩子就可以进行单纯意义上的玩耍了。
大胆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国家的教育部门,能够大幅度减少学生课业压力,把孩子们在校外所学的才艺课程更多地纳入校内常规学习计划中,并分配大量的时间,同时引入一些才艺类课程的专业化人才任教(国外一些世界冠军到中学任教好像挺多的,学生在校内就能接受到高水平的指导),使所有的孩子在校园“常规学习”之内,就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艺体,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才艺水平,从而不必占用或只占用很少一点回家以后的课余时间。那么,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非常支持孩子进行这样的才艺学习的。然而,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梦,至少现在还只能是一个梦。期待我们的美梦能够早日成真!

喜 报 

本文已幸运地在《娃娃丫丫》杂志(2008年7月上)发表啦!经编辑精心编排和修改后,文章已更精炼,但标题未变。在此,衷心地感谢《娃娃丫丫》编辑飞扬的雨花的大力推荐!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来看看发表后的文章,分享我的快乐吧!
2008-8-14

链接:
教育随笔:如何看待孩子的才艺学习(杂志发表)
教育随笔:浅谈婴幼儿早期识字教育
(杂志发表、博论坛、亲子首页)
教育随笔: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亲子首页)
教育随笔:孩子太好胜怎么办?(杂志发表)(亲子首页)
教育随笔:早期教育之我见(杂志发表)
喜报喜报:教女儿笑看输赢(杂志发表)
教育随笔:给孩子探索的自由(图文)(亲子首页)
感悟随笔:云南之行(2)·比孩子的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